搜索
 

绽放在港航工程建设一线的“铿锵玫瑰”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钟浩然

都说交通工程建设工地是男人的世界,酷暑时太阳能把石头烤化,寒冬时北风能把骨头刺穿。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偏偏开出了一朵“铿锵玫瑰”,而且一开就是20年。

她,就是宿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东英。

1999年7月从河海大学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毕业后,王东英来到原宿迁市航道管理处(现宿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工作,先后参与全国第二次内河航道普查工作以及皂河三线船闸、水景桥、大柳巷船闸、古泊河船闸、成子河船闸、洪泽湖西南线湖区段航道等建设和改扩建工程,将青春奉献给了宿迁港航事业。

2004年8月,王东英来到皂河三线船闸建设现场,负责船闸主体施工管理工作。这是她参与建设的第一个交通重点工程,而当时她的儿子才两岁半,正是需要照顾和陪伴的年龄。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个子不高、看起来有些柔弱的王东英,竟然将孩子送给父母照看,自己整天待在工地上,甚至一周、两周不回家。很多个夜晚,孩子醒来哭着找妈妈,最后又哭着入睡。

“家庭和工作不能兼顾。我既然牺牲了陪孩子的时间,就更应该把工作做好,这样才能对得起孩子和父母。”王东英说。

皂河三线船闸建设用时近三年,王东英就在工地坚守了近三年,特别是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她更是住在工地,没日没夜地查看施工情况。后来,皂河三线船闸工程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优质奖。

2009年3月,王东英来到市区水景桥(发展大道跨古黄河大桥,俗称“三号桥”)改造现场,但是身份从原来的专业工程师变成项目负责人。这意味着,只懂得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好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每天天刚亮,王东英就来到工地,查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情况,详细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召集参建单位研究会办,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因为该项目位于市区而且是在主干道上,社会关注度比较高,不能出现丝毫差错,所以工程管理人员既要保证施工进度,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压力很大。”王东英记忆犹新。

在所有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9月,水景桥如期通车,极大缓解了市区南北方向交通压力。

水景桥改造工程还未结束,包括大柳巷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古泊河船闸建设工程、成子河船闸建设工程和洪泽湖西南线湖区段航道整治工程在内的“三闸一航”项目陆续上马。从组建项目部到协调化解征地拆迁矛盾纠纷,从严把工程质量关、施工安全关到审核工程计量变更,每一项工作,王东英都尽心尽责争取做到最好。

“每一项交通工程都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此不能有一点马虎,不能留下一丝隐患。”王东英说,这是每一名交通建设者的责任和担当。

因为心中的责任和担当,王东英遇事从不退缩。在皂河三线船闸建设期间,长期高强度工作,让她经常感觉头痛头晕,直到单位组织体检时才发现得了脑血管痉挛,需要休息调养。但是,她一直坚持到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才短暂休息几天。

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三闸一航”项目中的三个船闸工程都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交通优质工程奖”,成子河船闸工程和大柳巷船闸工程先后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平安工地建设“省级示范工地”、“省级示范工程”。2015年年底,大柳巷船闸、古泊河船闸、成子河船闸和洪泽湖西南线湖区段航道全部投入使用,宿迁航道网进一步完善,水路运输条件进一步提升,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0年,宿迁人民盼了多年的出海通道——宿连航道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王东英任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办主任,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皱纹悄悄爬上眼角,乌发渐渐染上白霜。不知不觉中,王东英已经不再年轻。但是,她依然每天冲在建设一线,从办公室到施工场地,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地转着。和她一起工作的男同事,还得一路小跑才能跟上她的步伐。

一朝成为港航人,全心只为“赶海梦”。看着一条条满载货物的船舶畅行在航道上奔向大海、驶向远方——怀揣这个梦想,王东英不曾停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