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越来越近,对于考生而言,如何在“百米冲刺”的最后关头让各科成绩“更上一层楼”尤为重要。7月4日,本报推出了第一期“备考锦囊”,今日推出第二期,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段雷、李乃姣、周伟、伏军四位老师为考生作出专业指导。
本版组稿 王艳珅 本版版式 葛祎秋
物理备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段雷
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得江苏省物理优课教学评比二等奖、宿迁市物理优课教学评比一等奖
“首先,我想和很多考生说的是,在这段时间要树立起能够复习好物理的信心,坚信有几分付出就有几分收获,更要有敢于拼搏的顽强精神。此外,还要调整好心态,愉快地、积极地复习。”段雷说,在复习物理的过程中,考生要对所学知识有宏观且清晰的认识,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应该致力于消化已经做过的试题当中的错题,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只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答起题来才会游刃有余、融会贯通。
段雷认为,这段时间的复习要以考试说明为主线,以物理课本为基础,抓住中考的基础知识,不追求难题偏题。考生可按考试说明的要求,重新梳理对物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实验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花时间重新领会物理课本中情景类插图的识图和立意。因为在物理中考中,会要求考生从给出的物理现象或数据中分析得出物理规律,这就需要考生掌握好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要重视每一次练习和测试,通过考试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力学知识点主要包含:二力平衡(包括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密度、压强和浮力,功和功率,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电学知识点主要有: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段雷说:“力学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三个重要力:重力、摩擦力和压力。在学习力学时,应该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并且力争建立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近年来,宿迁市中考力学计算题主要以浮力问题为中心,把浮力、密度、压强、做功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浮力结合简单机械(滑轮组问题)求机械效率,也是考查重点之一。”同时,电学计算题是初中电学的重点和难点,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如:电路中开关的开、闭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连接往往有别于常规,给学生对其连接实质的识别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
段雷说:“物理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同学,可选择性地做一些解题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物理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同学,复习重点应该放在背物理公式、概念、规律上,在尽可能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前提下,再去做较难一点的题。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注重把物理概念公式模型用实例来充实。在做题时要注意审题,明确给出的数据是什么物理量,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并从给出的数据中挑选出所需的物理量。”
道德与法治备考需解读时政热点
周伟
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得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周伟说,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中考必考学科,对考生的考查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冲刺复习阶段,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地毯式”复习,这是学生查漏补缺的最好时机,要把薄弱环节重新发现整理。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领会,并把整个知识系统化,形成思维导图,做到心中有数。“道德与法治每一册课本的每一单元、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是有内在逻辑性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并形成思维导图,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周伟举例说,初二下册第一单元讲“宪法的重要性”,要求坚持宪法至上,第二、三单元讲“宪法规定的具体内容”,第四单元讲“在学习宪法的基础上要崇尚法治精神”,考生最好在复习完每一册后自己试着去列一张思维导图。
“学习道德与法治必须有一定的时政敏感性,每一年的中考试题都会关注时政热点,这就要求考生背诵和记忆一年来的重大事件。”周伟说,每年中考的道德与法治前两题都是时政题,例如:国家主席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谁颁奖?答案是黄旭华、曾庆存。每年都要关注的时政包括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重要指示、申遗、最高科技奖、两会相关内容及新颁布的法律等。
周伟介绍,每年中考选择题的背景材料都会根据时政而变化,但知识点不变。例如几乎每年都会考的未成年人四大保护的材料变化,2019年宿迁中考试题“3月29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2017年宿迁中考试题“民法总则规定,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等行为的,人民法院有权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每年中考的非选择题部分更是与时政热点息息相关。“看到热点材料,我们就应该想它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点可以相联系。例如今年的疫情肯定是考点,那么疫情可以联系哪些知识呢?初一的网络、生命等,初二的品德、责任、制度、权利、规则、法律等,初三的法治、民主、命运共同体等。”
周伟认为,考生需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得分率。选择题占60%比重,每题分值2分,因此掌握它的解题技巧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审对题意,准确把握关键字词,明确考查内容,无关的知识选项可以排除。其次,要审视选项,对4个答案选项的内容逐一审查,领会每个选项大意,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要注意概念的区别,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放在一起比较,注意区别和联系。例如:公民和人民的不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不是公民。最后,选择题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就是排除法、优选法、比较分析法等。
主观题一般是3道大题,基本题型为简答题、判断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每种题型的复习都要针对性练习,考生要掌握一些基本答题技巧。对于判断分析题,首先要判断是对、是错,还是片面的;要指出错在哪、正确做法是什么;最后总结。如果要求运用知识点的联系回答问题,要把知识点的联系先写出来。例如:请你从道德与法律的角度,对网友某某的观点进行评析。这就要先写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总之,主观题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答案多数在书中,仔细阅读题目所给的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查的知识点,开阔思维、分析透彻、表述完整并有所创新,这样就可以提高得分率。
化学备考要立足教材
夯实“双基”、强化训练、重视错题
李乃姣
中学一级教师,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化学)一等奖、宿迁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李乃姣介绍,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学科。在每年中考阅卷中,都会发现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的问题。“在用化学用语填空中,常常会出现化学用语书写错误、不规范和对化学用语含义不能准确理解等,还会出现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配平错误、遗漏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符号,甚至写错化学式等情况。”李乃姣说,这是由于考生对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记忆不牢固,对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对化学反应类型不能正确判断。
“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在中考冲刺阶段,考生应该立足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两个基础’,可以加强有关化学用语的练习,强化记忆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对于常见仪器名称和化学术语要保证书写正确,不能有错别字。如常见仪器名称有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集气瓶、酒精灯等,常见化学术语有饱和溶液、中和反应、化合物、混合物、化合反应、乳化现象、吸附等。”李乃姣说。
李乃姣认为,临近中考,各校都会进行大量中考模拟训练,考生可充分利用模拟训练,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回归课本,找出相应知识点加以巩固,然后再寻找类似题型强化训练。
“考生要重视错题,错题其实就是考生辛辛苦苦寻找的知识盲点,而对待错题的态度决定了进步的速度。临近中考,时间紧迫,与其把时间耗在浩瀚的题海中,不如把时间花在整理错题、复习错题上。”李乃姣说,考生可以对自己在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失误进行相应的分析,归纳与失误点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整理,有利于考生在日后学习过程中有方向性地再学习和消化吸收,便于考生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并及时为知识网络补充新的知识。如果考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花部分时间对错题进行认真学习和总结,认识到错题资源的正面价值,不仅能够减轻学习化学的焦虑,而且对以后的化学学习大有裨益。如果仅仅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盲目完成一些新题上,而不对错误进行深刻的总结反思,那最终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完全不利于学习。
历史备考需精研课标、精练习题、精析热点
伏军
中学高级教师、宿迁市初中历史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伏军说:“考生要精准把握好历史学科的复习方向和策略。精研课标,‘通透’教材,科学有效储备应考的必备知识;精练习题,提炼方法,在温故知新中强化应考能力;精析热点,古今融通。”
伏军说,在备考冲刺阶段,考生应精细研究课程标准,弄通教材、吃透教材,让复习指向更加清晰明确。考生要以教材为抓手,立足基本知识点,弄懂易错点,理清知识线,自主构建应考的“知识网络”,形成“有重点、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体系。枯燥的知识经过“反复敲打”才能变得“灵活生动”,经过“灵魂追问”才能真正“据为己有”。考生在备考时,适当将记忆节奏“调慢些”,给自己一些反思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有效、全面地储备应考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厚积薄发,尽可能不让每一个知识点“掉队”“漏网”。
伏军认为,精练习题就是要选做一些“通用题”“典型题”“新颖题”。“通用题”平稳、扎实,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典型题”跨度大、专题性强,着力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新颖题”重在创新,结合热点,兼顾当下,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这三种题型有机融合在中考的选择题、材料题中,创新性是其本质要求和内在特征。
“坚决反对考生采用‘题海战术’,但不能没有‘战术’。考生要学会从最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试题,大胆舍弃‘无用题’‘无效题’‘无意义题’。”伏军说,考生要学会研究试题背后的“命题思路”“命题意图”,揣摩试题为什么覆盖的是这些知识点、贯穿知识点的“生命线”在哪、有没有可能从其他视角再生发“问题”等。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考生在备考中,要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从而实现“历史问题现实反思、现实问题历史反思”。考生要将近两年国内外大事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精准分析热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铭记历史,不忘过去。“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的梳理,就是警醒当下要以史为镜、知古鉴今。如:180年前鸦片战争爆发;120年前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00年前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60年前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该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纳米比亚国家获得独立30周年,从此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最后,伏军说,中考历史复习除了“精研课标、精练习题、精析热点”外,考生还要有运筹帷幄、未雨绸缪的意识,聚焦重点、分层推进,在最为紧要的时间段里,“在把握分寸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