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诗的心灵,美的追求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张晓阳

——读祝志坚诗集《摇晃在月亮的脊背上》

继《心灵的阳光》《驼着爱前行》之后,诗人祝志坚又出版了他的第三本诗集:《摇晃在月亮的脊背上》。

较之诗人的前两部诗集,这一本《摇晃在月亮的脊背上》显得更为厚重。全书收集了作者近三年创作的诗歌170首,题材广泛,许多贴近生活的篇章都写得很有美感。

高扬主旋律,礼赞生活中的真善美,雄浑、纯净、自然、本色。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关注的是自然风光,是社会百态,是心绪流萤,是人间真情。在这些关注中,又充满了诸多感性、理性与灵性的体验、感受,还有对人生的深层思索。

打开诗集,是草原篝火,湖亭月色;是祖国山河,域外风情;无声的惊雷,悠然的况味;不宁静的黄昏,多姿多彩的梦境。我们看到《飞向黄昏的鸟》中的景象:

大鸟驮着曙光

衔着晨阳

引长颈,摇亮翼

忐忑隐身荷池柳巷

光芒射穿云彩的脊背……

滑下一轮火红

点燃了灿烂的晚霞

这美好的意象,不由让人浮想联翩。祝志坚是在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沉吟,并在词语的锤炼中努力感受生命的本真。在诗人这部诗集中,四辑计170首长短不一的诗作,其视野之开阔,感情之真挚,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碎片化、口水化和媚俗化等某些流行诗相比,祝志坚的诗善于将其感悟与眼前景物契合,表现手法简洁明了,诗化的句子渗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它给予我们的是美,打动我们的是心,感化我们的是灵魂。

诗人祝志坚多年与诗为伴,诗意栖居已经成为他的常态。他的人生是美的,他的诗更是美的。

他的诗美在真诚,美在脱俗。古人云,“诚乎中则形于外”。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只有真实、真诚才能引爆读者心灵的火花,才能真正反映生活的本质,才能脱离种种低级趣味,而弘扬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对此,诗人祝志坚是深有体会的。他的情感真挚,他的追求崇高。正如他在这本诗集的《后记:给关爱的承诺》中所言:“用灿烂的心情演绎时代的辉煌,让诗歌自然而然地承载着我思考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以及人情的纯粹与世故的深邃。”

他的诗美在乡情,美在和谐。海德格尔认为,诗人的天职就是回到故乡。与一些他乡漂泊的诗人不同,祝志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故乡。他对故乡是有感情的,他的诗中最感人之处就是对故乡、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从古栗林下的月吟到石嘴山湖上的月光,从风中的一片枯叶到一座精致的弧形小桥下的寻梦,老屋的遗影,老渡口少年流淌的岁月……许多感人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心灵深处对乡村、对家乡的深情与热爱。这种生活的充实与丰富多彩,在激情的流动中与诗人的作品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他的诗美在自然,美在本色。诗人长期生活在乡村,对大自然的亲近与敬畏,可以说是与生俱来。这表现在他的诗中,就是一种天然的、本色的、非人为的自然情趣和自在心境。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涂饰,没有堆砌,纯朴自然,表现的是其思想丰富、感情纯真、内涵深厚的诗人本色。

美好的诗句是灵魂的独白,是路上的风景,是栖息的港湾,是诗人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领悟。读祝志坚的诗,不仅仅是“摇晃在月亮的脊背上”,也“摇晃”着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萌动的心。

读祝志坚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信仰,一种生命与精神。他的诗不是抒小我之情,而是强调社会意识,表现的是对社会的感悟,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从他的诗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诗意栖居的人生追求中,一颗不老的诗心在感悟丰富多彩的人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