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筑梦生态宿迁交好绿色答卷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本报记者 高媛媛

生 高青平

一直以来,良好的生态是宿迁得天独厚的软实力。为了呵护来之不易的好生态,2018年,宿迁围绕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和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秉持生态立市战略,深入推动绿色增值强生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市政府公开约谈大气质量考核末位区,坚决守住“宿迁蓝”;重拳整治京杭运河宿迁城区段沿线及骆马湖东岸环境;研究出台宿迁第一部环境保护条例,依法治理水污染……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宿迁动作频频,措施有力有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愈发成为宿迁人内心的坚定信念。

铁腕治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宿迁经开区空气质量较上个月恶化明显;行业主管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履职责任缺失……”这是2018年市政府就大气污染防治问题进行第5次公开约谈时,宿迁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办公室作出的问题通报,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被约谈单位存在的问题。

为压实属地政府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严格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考核,自去年5月起,宿迁明确,市“大气办”每月排名通报市辖区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情况,凡单月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排名末位的,市政府公开约谈该地区政府分管同志。

宿迁用约谈、问责促进整改,推动各地区、各相关单位变压力为动力,举一反三抓整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我市“六增六强”战略部署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同向发力,共建共享。

去年,我市出台《宿迁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了未来三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方案》明确,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行政手段,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立志通过三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各部门积极作为,压实责任,联防联控,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严格环境执法监察。

“目前,我们已编制完成全市‘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将对照要求,发挥职能,配合有关部门优化产业布局,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全力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8年12月25日,我市空气质量达标224天,达标率64%,比前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3.5ug/m3,比前年同期下降2.2%。

全民护水,还老百姓清水绿岸“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守住绿水青山,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的事,也是宿迁矢志不渝的追求。

坚持问题导向,我市持续开展“治水”攻坚,重点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紧盯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将“263”专项行动推向纵深,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集中专项整治,稳妥处置洪泽湖生态环境污染事件,抓环保的举措一严再严。

去年5月,宿迁启动“一线一岸”(京杭运河宿迁城区段沿线及骆马湖东岸)环境综合整治,拆除非法码头17座,清理砂石堆场56处,清理浮吊船28艘,拆解和驱离各类需清理船舶399艘,拆除违章建筑1194处,清理垃圾及种植养殖241处。

宿迁在全国首创市、县、乡、村四级配备河湖警长制度,以“河长制”推动“河湖长治”,实现洪泽湖、骆马湖全面禁采,让水质持续好转。在实现四级河长全覆盖基础上,宿迁还继续探索创新,全面启动“宿迁乡贤护碧水”活动,让全市9906处“五小水体”都有了义务“监护人”。

去年7月,宿迁以93.28分全省第一成绩通过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验收。同年,宿迁顺利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联合验收,是全省唯一一个接受部省联合验收的设区市。

为探索长效保护机制,宿迁为马陵河、古黄河、西民便河“量身定制”了首部水环境保护条例《古黄河马陵河西民便河水环境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

数据显示,去年,7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26个省考断面达标率为92.3%。

重拳防控,严守环保底线

在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的监控站内,“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平台”上持续刷新着一组组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企业排污是否超标就能一目了然。”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环境质量的实时感知、企业运行立体监控、执法全过程公开、“双随机”抽查、用电在线监测等手段,构建我市环境感知“一张网”监控体系,打造成政府、企业、公众三方门户管理平台,实现了环保大数据的“共建、共治、共享”。

严格守住环保底线,三县两区环保部门全面实行环境执法全过程公开,深化“嵌入式”监督实施办法,真正做到“环境污染不除、重拳执法不息”。去年,全市环保系统累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784起,处罚金额7046.31万元。

同时,市环保局还联合市公安局印发《宿迁市重点环境问题定期会商联合调查处理办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常态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市环保部门对重点企业实行电力化预警防范,这一做法被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列为江苏环境保护改革创新典型经验进行全面推广。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每周一期环境监管周报、经常性召开新闻发布会、每月一期环境质量和不定期的区域环境突出问题监管专报……随着市环保部门信息公开力度持续加大,环保工作透明度和公众满意率持续增强。

2018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发布的中国环境政务新媒体排行榜和中国环境政务新媒体年度报告显示,“宿迁环保”微信公众号在全国383个设区市环保官方微信中,位列城市最具影响力公众号榜单前十,获城市最受认同公众号榜单第二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