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兴的生态修复技术催生美丽蝶变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8月17日,泗洪县朱湖镇吴湾居党群服务中心对面九景公园内的池塘边,满目翠绿,树木生机勃勃。一条干净整洁的红色硬化道路从绿植中穿过,环池塘一周。池塘内的一汪碧水倒映着蓝天,碧水清波随风荡漾,鱼儿自在地游弋其间。池塘中间的浮岛上种植着铜钱草、三色水生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这组清新秀丽的“水景观”为这个小乡村增添了生态之美。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常年垃圾堆积、臭不可闻、令人避之不及的黑臭水体。近年来,经朱湖镇党委政府的改造整治,昔日臭水塘“变身”小游园,令周边居民交口称赞。

“真是天壤之别。”家住附近的居民王大妈说,现在水塘的环境跟以前相比变化非常大,“原来的又黑又臭,人都绕道走。如今,黑水变清水,垃圾没了,蚊蝇没了,臭气没了,景色也漂亮。大伙得空都会绕着池塘转转。”

吴湾社区位于镇政府东南部,居委会下设1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000多人。九景公园池塘边上原来是露天黄土,常年垃圾成堆,蚊蝇乱飞,当地居民抱怨连连。为给附近居民打造一个健康生活圈,该镇党委政府直面问题、推动整改,投资进行了水体一体化改造,不仅拆除了附近的废旧猪舍、厕所、违建物,清理了居民房舍前后的杂物,清运了堆积的垃圾,清除了这个池塘内的杂乱水草,净化水体水质,还栽种了朴树、紫叶李等观赏性绿化树木,围绕水体打造观赏性景观。还在附近建起了村民大舞台、健康主题公园——九景公园。

整改中,在池塘水体修复方面,该镇特别注重生态绿色。水体景观打造和修复由江苏清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

“普通的化学治污,抛洒的化学药剂不仅无法根治,而且价格昂贵,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以往的设备治污,除了需要购置高价的设备外,还要花费大量的土建资金及安装费用,同时也破坏了整体的和谐美观。”该公司董事长武殿柱介绍,由于该水体是封闭的池塘,是一潭“死”水,修复难度较大,“我们的方案是利用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吸收、摄食、吸附、分解等共同作用,使水体污染得以修正,并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环境。”

据武殿柱介绍,公司使用独家专利技术,采用进口绿色环保聚乙烯颗粒,使用滚塑工艺加工制造成“边框”“整体浮岛”,在外围的浮床中栽植漂浮类水生绿植——铜钱草、狐尾藻,在中间的浮岛上栽植挺水类水生绿植——鸢尾、翠芦莉、再力花、三色水生美人蕉等,按照植株的高低、色彩的搭配错落布置,借助水生植物天然的水体净化功能和形态特点为各种水生动物、微生物提供适合栖息、附着、繁衍的空间。这样的设计有效地避开了传统化学治污和设备治污的短板,让治污、环保、生态实现高度融合。

水体逐渐清澈,野鸭、黄鹂、獐鸡、白鹭都陆续来安家。如今,这面旧貌换新颜的水体与边上的儿童乐园、球场、戏台等交相辉映,让村民们走近水边、体验水文化,共同感受吴湾的蝶变。

“臭水塘变小游园,这是朱湖镇水体修复,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朱湖镇党委书记李高升说,在今年上半年全县高质量考核中,朱湖镇“五小水体”管护指标位列全县第一。这既是对该镇相关工作的肯定,也是该镇注重环境修复,为百姓谋福祉的具体体现,以“健康生活”为特色的九景公园池塘水体修复后,池塘和岸边的休闲、健身设施融为一体,群众闲暇之余可以在凉亭下打牌下棋、休息玩耍,可以在休闲步道散步,可以在戏台上放声歌唱。生态修复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群众的精神面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