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淑艳
2016年泗阳高分通过国家生态县现场验收,成为宿迁唯一创建成功的县区;2018年成功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桂冠,为泗阳发展再添国字号荣誉;2019年再次荣膺“新时代·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强县”称号,全县8个乡镇、10个乡村获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村称号等等。
“十三五”时期,泗阳县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全县上下同心同力,汇聚出最强大的“绿色合力”,绘就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泗阳画卷。
蓝天保卫战——让天更蓝
“十三五”期间,泗阳县推进大气精准治理,投资200余万元,委托第三方开展颗粒物管控驻场服务,定期开展走航监测,实现精准溯源和精准监管。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建立“点位长”“网格长”制度,统筹推进燃煤烟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城市扬尘、油烟废气“五气共治”。实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累计淘汰燃煤锅炉小锅炉800余台,完成150台生物质锅炉投料口视频监控及配用电监控,20台4蒸吨/小时及以上生物质锅炉污染物在线监控,完成百通热力2×45蒸吨燃煤锅炉、国信电厂2×75蒸吨生物质锅炉烟气特别排放限值改造,百通热电联厂2×90蒸吨燃煤锅炉,烟气实现超低排放。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按照“环保取证、公安处罚”模式,向公安部门移交尾气超标柴油货车,倒逼车主主动对车辆定期检修。常态做好扬尘管控,对全县16家商砼企业,定期开展红黄绿牌等级评定,城区500余家餐饮店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持续开展VOCs专项执法行动,对150家涉VOCs企业完成贯标工作,累计完成VOC企业综合治理300余家。推进“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严格落实秋冬季应急管控措施,持续抓好秸秆综禁工作。
截至目前,全县空气环境质量考核所要求的PM2.5浓度从2015年49ug/m3降低至34ug/m3,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78%提高至83%。
净土保卫战——让地更绿
泗阳县进一步优化生态红线管控,将黄河故道省级湿地公园等四类区域调整升级为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计318.4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例为22.46%,高于全省平均8.21%和宿迁市15.04%比例。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风险筛查和纠偏工作。以固废危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危险废物“减库存、控风险”工作为重点,推进规范处置各类危险废物,持续消减危险废物库存,累计处置危废1600余吨。推进一般固废处置和利用设施建设,京塔建材等5家利废企业相继建成投运,全县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率不断提升。运用关、停、搬、改等多种手段,380家“散乱污”企业完成整治销号。制定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543”工作法,推进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常态联动,“十三五”期间累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问题1000余起,实施行政处罚300余起,罚款1900余万元,适用新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90余件。
截至目前,全县土壤环境质量考核所要求的土壤污染风险总体稳定,“十三五”期间未发生土壤污染事故。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水气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COD、氨氮、总氮、总磷、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在2015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4.65%、15.27%、10.05%、10.16%、32%、25%。
碧水保卫战——让水更清
泗阳严格落实“断面长制”“河长制”、深入实施263“利剑100”“绿盾100”“攻坚100”行动,创新设立60个县考断面,压紧压实乡镇属地职责;大力实施污水处理“三扩三提”工程,实现县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0座,村级污水处理站135个,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8.8万吨,被住建部列为苏北唯一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强化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与运管,建成水质自动站点8个。
(下转B2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