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八化”并进绘新景正是乡村最美时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 本报记者 史向华 通讯员 颜杰

在日前公布的宿迁市创建2019年度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公示上,作为全县唯一的镇、村同时榜上有名的仅有高渡镇和辖区的周岗嘴村。这是该镇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获得的殊荣。

高渡位于美丽的洪泽湖畔。拥有36公里湖岸线,“330”

省道贯穿全境。近年来,该镇坚持“生态引领,特色发展”,

树立“以绿养村,以水活村”的理念,按照“生态涵养、生态兴业、生态富民”的工作主线,倾力打造滨湖生态经济乡镇。特别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创新“八化”举措,提升了村容村貌治理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安排部署系统化

人居环境整治不能局限于扫扫地,割割草,铲铲坡。而是要全面的系统性的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镇里从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转型、人居环境改善、公共空间治理、低收入户增收项目,农房改善、乡风文明等诸多工作结合起来,做好人居环境整治这篇大文章。改善湖面生态养殖,积极实施退渔环湖。沿“330”省道两旁建设高效的观光休闲农业。沿途8个村共建起了“稼禾农庄”、“

刘永田园风光”农场、“别样红”

桃果基地、“荣浩”果蔬基地、“南果”产业园、“秀之禾”稻虾、青虾、鲈鱼等养殖基地。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光。也吸纳近百名低收入户进园区打工。农房改善项目,配套各种附属设施,水系、绿化、生活垃圾处理等都有很大的改观,提升了舒适度。

整治内容标准化

按照“四治理、四提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宿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标准》确立的量化指标为准,健全制度、完善设施配套、明确治理内容。生活垃圾治理。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模式,以户为单位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抓好房前屋后、耕地周边环境卫生。确保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农村厕所治理。全面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农村无害化户厕所建设和改造。全镇按每600户建一个共厕,共建起16个。建成了二类标准公厕4个,三类标准公厕20个。生活污水治理。延伸城镇污水管网,完善镇村污水处理模式,对乡镇污水厂进行提标扩容改造,续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严控河道污染源头,镇里牵头协调农业、水利、国土、城建、公安等多部门,常态化、拉网式联合执法,全年共取缔、关停养殖场4家,整改到位养殖场13家,实行蓄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完成河道沿岸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目标,全面完成河湖“两违”、“三乱”整治工作任务,共计拆除违建房屋36处,清退洪泽湖围圩、围网养殖塘口210个。同时,积极开展河道疏浚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疏浚整治完成中沟级以上沟河16条、小型沟渠19条、河塘8个、打造生态河道、生态湿地示范点2个。全年累计疏浚整治沟河总长度45.5公里,组织打捞河道漂浮物、水生植物及沿岸垃圾410吨,维修河道护岸5处。通过专项河道整治行动,目前全镇河道、沟系通畅无淤塞,基本消除劣五类黑臭水体,农村水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高。农业废弃物治理。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理不当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等农业废弃物,镇里建起了4个农膜废旧物回收点,全年共回收废旧农膜240吨,废弃农药瓶4800个。按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的要求,养殖场必须配套农业经营用地,实现循环利用粪便。

环卫人员专业化

按人口千分之三配备专业的环卫保洁队伍,且每个村不少于15人的专职环卫队伍。实行包干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发动群众参与成效考评,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要求每个村在环卫支出达到10万元以上。镇区环卫保洁引进公司化运作,配备了洒水车、道路清扫车等。按照每10户配一垃圾桶,全镇共配置960个垃圾桶。

提升工程项目化

把各项整治建设任务进行项目化管理,以项目建设为牵引,分条线作为重点工程加以推进,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落实到人,一着不让抓好落实。在纳湖入镇工程中,从规划、清理、机械进场、绿化,每一个环节都明确到人,责任到人,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原本是个杂乱无章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百亩大公园,小桥、流水、亭子、花草、绿树,美不胜收。按照清脏、治乱、控污、增绿的原则,要求各个村改造废弃地建造公园。全镇已有高集、颜勒、吴勒、南王集、周岗嘴、高渡等村建起了公园。村民茶余饭后到公园里或散步、或跳舞,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镇里要求每个村利用户与户之间的间隙地,就近原则规划建设公用的杂物储放点。现在,在农村乱堆草堆、乱放杂物的现象不见了。

投入渠道多元化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惠及千家万户。投入也十分可观。为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镇里采取政府推动,干部带动,社会力量撬动,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推进。政府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村级实行出工出力出物,以工带赈。本着谁受益谁负担,发动能人大户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该镇水产养殖大户刘庆江投入了近千万元在洪泽湖与“330”省道间建起了占地达500亩地稼禾农庄,主要经营名贵桃果、水产、垂钓、餐饮、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庄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庄园采摘,钓鱼、品尝农家菜,体验农家乐。颜勒村在建设公园过程中,很多农户自发的前来帮忙。有几户无偿的把自家生长多年的老榆树、老槐树捐献给村里。农民杨兰学把价值几千元的枇杷树捐给公园。

巡查问题清单化

该镇每逢周一早班会,就会通过PPT播放每个村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整改前后图片对比,现场交办。让那些在整治过程中马虎了事,敷衍塞责,工作不到位的村干部红红脸,出出汗。镇里要求对照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检查督导,存在问题列出清单滚动交办,督促整改,逐条过堂,验收整治效果。

压实责任网格化

按照部门条线,驻村包组条块结合的方式网格化明确到人,每个村每条河每道路都有专人负责,问题有人处理过问。印发了“高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挂村包保责任表”,从书记、镇长,驻村领导、村居书记,全部包到村,包到户,包到田块。环卫、交通、城建、农业、水利、卫健、文化等部门,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要通力协作,确保无缝隙,不间断,共同发力,打好环境整治保卫战。把每一名环卫保洁人员划定到具体村庄、路段、河道、田头。把包保人员名字写在路牌上,定时检查抽查,奖惩与实绩挂钩。

督查考核常态化

建立周督查周通报月观摩的工作推进机制,根据检查评比内容抽调相关部门进行点位检查、精准评比,督导村居集中力量逐条路逐条河逐条村庄逐个点推进环境整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按照“532”的方式进行考核奖惩,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村里利用每月20日的党员活动日,让党员在会上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点评。村里开展

“美好家庭”,“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在环卫保洁人员中进行月度之星评比。凡是被评上的先进人物,家庭,村里采取送桃果、花卉苗木予以奖励。并将月度之星照片张贴在村里醒目的位置。对那些低收入户获得荣誉的,村里可以把部分秋桃产权确权到他们的名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