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强
很久没见泡桐树了,很想念泡桐树。家乡沭阳是个板材之乡,杨树资源丰富,但泡桐树也曾占据广大乡村。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外祖父家偏僻寂寥的村子也热闹起来——政府鼓励村民发展庄台经济,泡桐树生长快、材质好,且树态美,很受到村民喜爱。外祖父是个木匠,也喜欢栽植泡桐树。
春天里,村庄笼罩在泡桐树的花荫里,弥漫着馥郁的泡桐花香。阳光透过枝桠的间隙,映衬在干打垒的农家院子里,温馨又柔和,小院里的笑声不时的从院墙内传出来,一波又一波此起彼伏,让人激情荡漾,而那些在花荫里翻飞的蝴蝶、在枝桠间起舞的燕雀,便恰像快乐的音符,从五线谱中飞出来了。这是外祖父家的小院,小院中也栽植一株泡桐树,高大的树冠,绚丽的花朵无声无息地点缀在盎然春色中。
我喜欢趴在院中泡桐树下的石磨上写作业。在我的记忆里,外祖父爱用泡桐木做家具,他做的新婚喜床也很美观、精致,只是穷困的村民,总是买的少,借的多。外祖父家门前是一条崎岖坎坷的泥土路,我见过奔波的村民抬着外祖父做的婚床欢天喜地离去的表情,风尘和坎坷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急迫。
外祖父是个勤恳的人。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进院落的时候,锤头砸钉的叮当声、斧子劈木的噼啪声还有呼啦呼啦的拉大锯的声响,便在院子里此起彼伏了。外祖父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在专心干活的时候,外界的事情总是影响不了他。在记忆里,他常常是两手用力握紧刨子,弯腰弓背忙着做推拉的动作,刨子在木头上飞快地滑行,随着刷啦刷啦的声响,飞出来的刨花一片片,那些碎小的刨花竟像雪片那样,纷纷扬扬落在他的额头,凝结在他长长的睫毛上。
外祖父在解放前便练就一副木工手艺,给生产队打造农具,大到春耕生产的犁耙,小到日常农用具,都留下他的辛勤汗水。眼下,国家有鼓励农民通过合法劳动增加收入的好政策,他的劳动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期望在有生之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圆一个庄户人家的劳动致富梦。
外祖父家的院内的泡桐树下有一个石磨,在记忆里,外祖母穿着打补丁的衣衫,端着水瓢推着磨盘,稀饭糊糊永远淌个没完,外祖父则喜欢在泡桐树下做家具。有一回树下做作业的我陶醉于泡桐花的馥郁芬芳,便下意识地问外祖父:“舅爹,泡桐花的气味为啥这么独特呢?我觉得它是农村里特有的香味,它有说不出来的香味,却能让闻过的人再忘不掉。”
外祖父用他那长满老茧的手边抚摸我的头,边意味深长地说:“泡桐树就像我们农民,它生长快成材好,它的质朴无华的品质或许就是我们农民的品质,有着这样优秀的品质,你说,它绽放的花朵能不香吗?”一个简单提问,外祖父却回答的这么深刻,让我终生难忘。
芬芳的泡桐树,给了我三十多年的人生启迪,这启迪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当我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记忆里的泡桐树也会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然而,很久没见泡桐树了,当我站立于外祖父家二楼宽阔的阳台向外张望时,呈现眼前的却是一片片茁壮的杨树林。乡村的风拂过树林,摇曳的枝叶在阳光下发出欢快的哗啦声,回荡在澄澈的空气里。
记忆里的泡桐树已被更为经济的杨树替代,然而我依旧珍爱着心中的泡桐树。外祖父在他的有生之年,也如愿住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楼房,而他的乡亲也将板材和木工活做得风声水起——我听见远处传来呼啦呼啦电动机械的声响,舅妈说那是村民们集资兴建的板材厂,一批批杨木从那里被订制成各式板材,通过电商平台运往海内外。
行走在外祖父家村前的水泥路,两旁是茁壮的杨树林,我珍爱着心中的泡桐树,却陶醉于身旁一排排俊秀的杨树林。乡村的风拂过树林,从田野间带来清新的气息,也带来一股熟悉的芳香,循着独特的芳香,蓦然发现此时的我正走在一株泡桐树下。仰望满树繁华,呼吸着桐花芬芳,我思绪万千,一晃三十年,而记忆里的泡桐树,她芬芳依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