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酒乡印记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田千武

洋河古镇位于苏北宿迁、泗阳、泗洪交叉处,自唐建镇至今已一千余年,名称先为白洋关后为白洋河直至今天的洋河,相传唐代名将薛丁山率军曾驻扎于此,后成为军事重镇,明清时驻军规模变大,甚至规模远大于当时县城桃源县(1914年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改为泗阳县)和邻边的宿迁县。近代以来,洋河的出名完全是出于其盛产的美酒,甚至远远取代了其深远的文化底蕴。

米市街是洋河镇区东部的一条古街,也是古镇最古老的街道,米市街顾名思义就是粮油交易市场,历史上是镇上最为繁华之地,街道弯弯曲曲,从北向南延伸,宛若洋河古镇的发展史,历经曲折,街道不宽,按今天时尚的话说只能叫步行街。街道两边大多是鳞次栉比的商铺,不时会发现一些青砖黛瓦的民国建筑甚至是明清时代民居,多已破败不堪,深深烙上历史的印记。从南向北行走几百米有一处民国建筑,青砖小瓦,破落不堪,是民国名噪一时的江苏省省主席韩德勤的故居,据了解韩德勤故居兴建清代乾隆初年,当时韩的祖上买下了这片基业,后经扩建完善,共计大小房屋36间,为三进三出院落,具有浓郁的苏北古民居特色。后经战火、时代变迁,整个故居仅存三间简陋简易房。行走不远处便是建于晚清的晋商槽坊宅,有典型的山西民宅之风,为晚清山西商人来洋河酿酒所建之住所。此外,还有徽商张氏住宅,民国时所建,门上方有精致的砖雕。据记载,洋河晚清直至民国商贾云集,全国各地商人在此经商居住,为洋河今天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保存最好的当数建于清代的熊宅,熊氏系当地富商,其主房为两层清砖楼房,另有两座三间平房,一律青砖青瓦,具有民国风格。另外还有吴氏、裴氏、戴氏、韩氏等清末或民国时期住宅分布其中。走在米市街如同穿行在民国的时光里,或远或近的吆喝声,响彻整个古街。

从米市街向东行走约一公里便是教场路,教场实为练兵之所,洋河因其地理位置特殊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多驻军于此。据《明史》载:明大司马史可法进兵驻白洋河。十月,史可法开府扬州,师次清江浦。戍子,舟次崔镇,进驻白洋河,又于洋河南凿拦马河以阻清兵。时至今日洋河的拦马河遗迹犹存,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历史的沧桑。《桃源县志》载:洋河清初定绿营制,雍正七年(1729),移属河标改后营为右营。额设游击一员,驻洋河镇,通管桃、宿、邳三县。同治二年(1863),改河标右营属正标,并改修防兵为操防兵,额设游击一员驻洋河镇管辖桃宿两县。据记载,洋河游击张振西是历任驻军中杰出的军事主官,多次剿灭匪患,民间流传着张振西带兵斩杀流寇孙怀五,维护地方稳定的动人故事。据史料记载,洋河在清代雍正、乾隆、嘉庆时期驻军主要负责河防,承担废黄河、运河水患治理及航行安全,到同治年间黄河改道后,修防兵已无存在必要,改修防兵为操防兵,驻军主要是维护地方及周边治安。驻军最高峰时总兵力达280多人。民国时期,洋河曾作为日军重要据点,因而洋河又成了抗日的战场。而今的教场听不到士兵出操的哨声,宽阔的教场淹没于历史尘埃里。

昔日的军营及教场的旧址已建了一座座民房,孩子们在树下快乐地玩耍,似乎再也闻不到硝烟的味道,和平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从教场旧址往西约2公里便是废黄河,今天废黄河也就是历史上曾经的黄河。据史料记载,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在河南兰考决口,改道江苏由山东入海,自此洋河水患消失。洋河当地民众还将黄河水患来临称为“黄河来家了”,这是从祖辈那里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当年黄河改道前,每逢汛季来临前,当地民众在黄河岸边举行祭祀祈福活动,场面非常壮观。而今废黄河里不再是洪水而是清水流淌,两岸绿树成荫,河滩上孩童在悠闲地放着牛羊,充满着祥和。

沿中大街往西,穿过酒家路便是驰名中外的洋河酒厂所在地,酒厂正门古朴典雅,高高悬挂的匾额由著名书画家刘海粟先生题写的“洋河酒厂”四个大字。洋河以酒兴镇,明代诗人邹辑有诗云:“行客年年任往来,居人自在洋河曲”。走在街上,随时可以闻到扑鼻的酒香,这是酒镇特有的标志。据史料记载,洋河酒在明代就已闻名于天下,美酒引得八方宾客,多省在此设有会馆,销售美酒,洋河古镇也得以发展壮大。

洋河酒厂的酿酒过程要经过制曲、发酵等多道工序才能产出美酒,厂里有一座地下酒窖,无数个酒坛静静地躺在那里,如同埋藏的地下珍宝,有的窖藏了数十年,如同书写一部酿酒史,浓郁的酒香让人陶醉,这是洋河酒人智慧的结晶。

出了酒窖来到美人泉边,这里矗立着洋河人奉为神灵的阿美的塑像,阿美是传说中财主的佣人,她用财主给的买酒钱接济穷人,用一处泉水冒充买回来的酒给财主喝,谁知财主喝了竟说是好酒。时间久了,财主发现了秘密,恼羞成怒地把阿美推入泉水中杀死,后来此泉叫做美人泉,洋河美酒便用美人泉水酿制,阿美成为美丽、善良、智慧的化身,如今洁白的阿美塑像面带微笑,望着洋河酒厂的发展壮大,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洋河的酒香吸引了四方宾客,当然也包括了文人墨客,1986年金秋,一场名为“酒乡行”诗会在洋河酒厂举行,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齐聚洋河。邹荻帆、沙白、高洪波、启功等大师级人物当场写下诗篇,真可谓诗人兴会更无前。

“秋风送我酒乡行,美人泉边醉流云,渐觉此身非我有,十里长街挟酒瓶。”这是著名诗人沙白留下的诗篇;“我要知道美酒为什么香飘四海,我要知道状元郎为何在洋酒镇诞生。”这是诗人邹荻帆品过洋河酒后留下的诗篇。还有著名国学大师、书法家、诗人启功留下了“一饮琼浆发浩歌”的佳句。一时洋河古镇酒香和墨香相融,沁人心脾,留下许多动人佳话。甚至诗人赵恺饮过洋河美酒后,多年意犹未尽,写下一篇数万言的《酒都赋》。

而今洋河酒厂发展迅猛,除了老厂区,又新建了许多生产基地,主打产品蓝色经典系列制造了一个销售神话,成为苏酒的领头羊,中国白酒销售的前几名。漫步在厂区看到的是工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未来充满梦想。

今天的洋河古镇不再是十里长街,而是数十里长街,古镇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连绵不断,已成为苏北发展的新型城市。

穿行于古镇,闻着酒香,把酒临风,一时竟有诗意的感觉,感觉到洋河就是在诗中成长起来的城市,洋河人用勤劳的双手酿造的不仅仅是美酒而且是幸福的生活。

(作者单位:泗阳县税务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