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
到敦煌旅游,鸣沙山月牙泉是一处必去的打卡地。
鸣沙山景区,距离敦煌市区6公里。导航把我们导到一处铺满砂石的停车场,车刚停下,一位乡哥就过来兜售爬沙山的靴子,20块钱3双。此时,突然来了一阵急雨,乡哥说是我们远方的客人带来的好运气,因为这里很少下雨。乡哥的话很是暖心。
买了靴子,带上防护设备,穿过一个充满牲畜味道的村道,到达售票处。维持秩序的警察说,是可以直接导航到这个售票处的。
已是傍晚时分,因为时差原因,此时的游客依然很多,五六个售票窗口同时开放,每个窗口都排着长队。其中有一个专门为老年人、学生、军人、记者免费或打折的窗口,格外引人注目。这个爱心窗口,免去了很多折算麻烦,省时省事,方便游客,值得点赞。
排队买票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就是大漠骑驼项目。一问价,每人100元。因为没骑过骆驼,很盲目地就跟着一位牵驼大哥进入了驼群。哎呀呀,一眼望去,那么多的骆驼在沙漠广场,或站或卧,蔚为壮观。
仔细观察,这里的骆驼训练有素,牵驼大哥一个动作,骆驼立马卧倒,方便游客上去。骑上去没问题,但骆驼一起身,感觉海拔一下子突然升高,吓得双手紧紧拽住前面的把手。等骑行几百米后,方才自如起来,单手或双手离开把手,都没有问题。
骆驼虽然很多,但管理却井然有序。按五头骆驼为一队,由一位牵驼人负责牵引方向,一路随驼队步行。骑行过程中,不准游客掏手机拍照,据说是为了防止不小心掉下来被骆驼踩到发生事故。当驼队进入大漠深处时,游客自然会提出请牵驼人帮助拍照,或者牵驼人提出为游客拍照,但是每客或者每个家庭需要付30块钱的费用。当然,这个是自觉自愿,不会强求。
在和牵驼人聊天时得知,他们没有工资,给游客拍照是他们主要收入来源。这3000多头骆驼既不是公家的,也不是老板的,而是附近村民各家各户饲养的,白天集中起来跑单,晚上各回各家管理。这种模式,也不失为一种科学合理的经营方式吧。
蜿蜒的鸣沙山,清脆的驼铃声,白云舞动的蓝天,置身瀚海,身心俱欢,过去在电影中看到的画面,现在都展现在眼前。100块钱,值。
大约一个小时后,送走骆驼,步行来到魂牵梦绕的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景色,沙离不开泉,泉离不开沙,前者怡性,后者洗心。走到近处,更能领略这个被称为大漠戈壁孪生姐妹的魅力。月牙泉,外环线被沙漠环绕,内环线被芦苇等植被拥抱,水质清澈,静默于世,驻足于此,铅华洗尽。
从月牙泉向远处眺望,对面的鸣沙山上,到处都是爬山的游人,有的聚在一处,有的星星点点分散开去,还有一处呈线状直通山脊。走到近处一看,原来这线状是一个爬山的天梯,借助这个天梯,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登到山顶,而从沙山徒步,山沙流动,走一步退两步,速度慢不说,还很费体力。但不管怎样,爬上山脊才是硬道理。
山脊上是一块开阔沙地,停着不少沙地摩托车,可以把游人迅速带到更远更高的沙山上,体验刺激。在山脊上看月牙泉,只见一弯新月,卧在沙漠中央,孑然独立,丰润柔美。此时的游客,都在等待目睹日落中的月牙泉芳容。
随着日头慢慢掉落,月牙泉显得朦胧而羞涩。游客顿时兴奋起来,拍照的,录像的,忙得不亦乐乎。还有的人向着月牙泉的方向飞奔而下,那份快乐与惬意,迅速弥漫开来。
太阳最终隐到沙山的后面去了,月牙泉不动声色亮起了绿色的群灯,属于这个沙漠美人的夜晚来到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