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首百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了解百年党史正当其时。回顾百年党史到底为了什么?在今年的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对全党同志提出了要求: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党史提出的要求,有着其完整且连续的内在逻辑。即要先明其道理,随之认可,随之化为品质、最后外化于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学史明理。学史首要在于知其发展逻辑、规律,继以理性观点引发态度,再以指导行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的发展并不由卓越的历史人物所决定,而是有规律的运动和发展,要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任务和主要矛盾不同,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的并非所有历史细节,而是不忘其一以贯之的“理”。这“理”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是蕴含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充分体现。
学史增信。“信”即信心、信仰、信念。是一种高度的认可与相信,是不可撼动的底气。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新生曾说:“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总是与她的兴衰荣辱交织在一起。”
在今天,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席卷,甚至是西方媒体刻意的“带节奏”抹黑中国,网络上出现了许多不适的言论,甚至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杜撰抹黑历史人物和事件。当一个民族不认可所来的路,必然如弃大道而入浅滩,失去澎湃的内生动力。正像当今迷茫的台湾,不知道自己是谁,失去了民族的自信心,最终在世界舞台上演着尴尬的一幕一幕。“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纵观百年历史,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怀着远大的理想与追求,练就了百折不挠坚定意志与毅力。因此,学习党史,正是从百年历史长河中去坚定“四个自信”,用信念、信仰、信心照亮前行之路。
学史崇德。“崇德”是“明理”与“增信”后精神层面上的进一步提升。中国自古便有重视德修身,“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百年党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德兴国的奋斗史。纵览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焦裕禄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英雄人物造就伟大精神,构成极具丰富深邃思想道德蕴含的价值体系,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标杆,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品格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赓续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崇德”正是崇明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之大德;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下为公”的公德;崇严于律己、坚守底线的私德。见贤思齐、正身律己,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将为新时代注入奋进的精气神。
学史力行。“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最终落脚点和关键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证明,正是由于听党指挥、严格执行党的命令、在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党才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下了百年的壮丽篇章,走出了一条繁荣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全党学史的积极氛围中,重点推进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学习百年党史后,有收获、有感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转化,还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出新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之中,四个“学”的要求将进一步深化党员领导干部对百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了解,以党的伟大的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启迪智慧、坚定信念、砥砺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继续奋斗前行。
(中共泗洪县委党校 陈瑜 张王晋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