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实干传承红色精神绘就“鱼米之乡”画卷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革命热土深植红色基因,红色精神在这里弘扬;

湖畔明珠演绎鱼米乡愁,创业豪情在这里激荡;

淮泗名镇写意民生幸福,民生暖意在这里升腾。

这里是魅力裴圩。近年来,泗阳县裴圩镇广大干部群众,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党建不断加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逐步改善、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谱写了加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裴圩档案

裴圩镇地处泗阳城东南,南依风光秀美的洪泽湖,境内黄码河、高淞河贯穿其中,众裴路、裴高路纵横交错,330及规划的267省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河滨风光秀丽怡人。

裴圩镇由原裴圩镇、黄圩乡、良种繁育场于2000年合并而成,镇域面积76.9平方公里。该镇辖17个村居(社区),人口6.7万人,耕地面积6.7万亩,水产资源丰富,是全县重要的稻虾基地、果蔬基地和优质稻米基地。

该镇先后获得省文明乡镇、省卫生乡镇、省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省基层党员冬训示范乡镇以及市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A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裴圩,是一方革命的热土,其所依傍的洪泽湖片区,曾是淮北、淮南两大抗日根据地的可靠后方,张爱萍将军等革命先辈在这里抗日除奸。洪泽湖斗争纪念馆已成为泗阳县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万余人。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精神生生不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裴圩镇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学习形式,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这样的报表真是太方便了,这样的‘管家’服务真周到!”宿迁鼎合家居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陶欢欢高兴地说。她所提到的“管家”服务,正是裴圩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创新举措。该镇安排镇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采取分区分片、靠前服务的方式,为每家企业都配备上了精通业务的网格“小管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据了解,裴圩镇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着力点,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企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镇已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40多件,为企业招工340余人,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行,聚焦重点抓落实,结合实际抓落实,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裴圩镇党委书记张海斌说。

绷紧基层党建“责任链”,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构筑基层党建“强堡垒”,选优配强村(居)党组织领导班子;所有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均实现“六个规范化”建设要求,便民服务设施配备到位;注入基层党建“红基因”,深入推进“强村三项”试点,实施“支书领头调结构”,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作用,加强主要水体党建引领治理工作……近年来,裴圩镇围绕“书记项目”建设,以党建示范点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乡村振兴,得益于党建引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一干河党建长廊、淡水澳龙基地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琴工缝制“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等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擦亮“红色裴圩”党建品牌。

B产业经济活力尽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裴圩镇近年产业发展,犹如搭上了时代的列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呈现出结构优化、质态提升的良好态势。

数据为证,得益于“68910”工业提质计划实施,裴圩镇2020年全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较2016年同期增长80.81%,工业增值税增长138.07%。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裴圩镇党委政府深谙其理。突出招商引资主题主线、突出构建产业集聚园区、突出产业培育转型升级,这是裴圩镇发展工业经济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活也不重,不耽误带孩子。每天能和好姐妹在一起做事,何乐而不为呢?”在位于裴圩镇的宿迁琴工缝制设备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陈月红笑着说。

该镇在积极培育以琴工缝制为龙头的缝纫机台板产业链同时,新腾鞋业、鼎顺医疗、金拓驰科技、寸金电气等企业发展势头同样强劲,带动了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围绕“绿色板材、医疗器械、新材料”产业发展定位,裴圩镇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初步形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全民创业园区,已经聚集50余家企业。

既让“新芽成大树”,又让“老树发新芽”。特别是过去五年,该镇完成兼并重组项目5个,千万元技改项目10家,股改项目5个,规模发展超2000万元项目11个。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裴圩镇始终坚持“立足省内、瞄准全国”的招商策略,在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压力影响下,依然保持招商引资额跨越式增长,先后引进苏创纺织、益堂家居等一批体量较大、质态优良、实力雄厚的新材料项目落户。

做强优势产业、推进三产融合,更是裴圩镇产业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要求,裴圩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产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速。

该镇加快建设稻渔共生项目、设施淡水澳龙养殖基地、特色果蔬基地,食用菌、鲜切花、葛根等“一村一品”项目争奇斗艳;公共空间治理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33.12万元。目前,全镇17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其中达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7个,村居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裴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弛告诉记者,今后将重点推进招商突破,深入实施工业经济“指数递增”计划,每年引进亿元项目1个以上、3000万元项目2个以上。在三产融合方面,规划建设稻麦文旅区,形成“网红打卡点”,形成集“产学文旅”于一体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区。

C“以前交水电费要蹬着三轮车到十多里外的镇上,跑几个地方排队,一趟下来要花上小半天时间,现在在家门口就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裴圩镇大众村村民尤传法说,到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相关业务,党员志愿者还会热心帮忙代办事项。

“三整合”改革启动后,裴圩镇高标准建成便民服务中心,17个村居同步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综合网格37个、专属网格9个,配齐配优网格员46名。

社会治理体系的健全优化正是裴圩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缩影。近年来,裴圩镇党委始终把为民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实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新建防渗灌溉渠道,实施区域供水工程;围绕“1+2+3”空间格局,构筑“镇区、新型社区、特色村居”三级布局体系;在陈集村建设农房改善项目,落实“五通八有”要求,新建住房125套;县乡级生态河道分别建成3条和31条;洪泽湖生态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大湖风光尽收眼底……随着基础设施配套提档升级、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裴圩镇镇村建设管理实现融合共进。

大幅提升保障水平、逐步健全养老体系、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一件件、一桩桩民生实事的稳步实施,更是不断提升着“幸福裴圩”成色——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由2016年的92%提升至2020年的98.6%;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由91.8%提升至2020年的95.3%;开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4个,实现17个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开展产业扶贫,促进创业就业,全镇17个村(居)实现家门口就业全覆盖。

最近,裴圩镇民俗演出队活跃在基层宣传一线,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整齐划一的动作,将党史知识送到人民群众身边。据了解,该镇五年来广泛开展文化“三送”活动300余场次,受众达4万多人次。与此同时,深入实施社会风尚引领工程,形成了“1+17+8+N”组织架构,不遗余力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裴圩样板”。

“未来,我们将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实现‘殷实裴圩、生态裴圩、幸福裴圩、和谐裴圩、廉洁裴圩’五大方面同步提升,这既是制定的宏伟蓝图、奋斗目标,也是全镇人民的殷切期盼,更是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张海斌信心满怀地说。

猎猎党旗红,暖暖民生情;旖旎风光秀,魅力鱼米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画卷正在裴圩大地快速绘就。

郑绪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