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沂涛人民的老区长陶逸飞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陶逸飞(1905—1993年),1905年出生于今天的沂涛镇大王庄村的陶码,他自幼上学读书,从私塾、小学,到中学毕业。上中学时,由于受新思潮的影响,参加学校的闹学潮和抵制日货的活动。

当时的社会,军阀横行,民生凋敝,陶逸飞对现实极为不满,但又束手无策,救国无门,只有发愤读书,掌握更多的知识,从中寻求救国救民、报效国家的真理。

一九二八年,他考入上海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读书,不久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散发宣传共产主义的传单,书写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标语,参加由共产党组织的纪念集会和各种活动。后因暑假回乡,失去联系,中断组织关系。但仍然从事一些进步活动,还创办进步小报《青锋》,继续宣传共产主义。

一九三○年五月一日,在党的领导下,马厂街举行了有千人参加的“八百条扁担大游行”,进行抗捐抗税斗争。单兆诗带人在沈集举行大游行,游行队伍以学生为主。在此影响下,陶逸飞在新集街组织了游行,这些游行给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沉重打击,把沭阳东乡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向了高潮。

一九三一年陶逸飞开始教书生涯,担任过沭阳县第七小学校长。后在东海、新浦、汤沟等地教书一直到一九三七年。在担任小学校长期间,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学校教员中有共产党员,学校党团组织基本公开活动,对学生灌输进步思想。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汤沟的进步青年汤曙红以汤沟小学为基地,办起了“读书会”。两月时间,会员即发展到近百人,“读书会”还创办了汤沟剧团,演抗日戏,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动员人民群众起来抗日救国保家乡。

日本鬼子的侵略和暴行,激起中国人民无比的仇恨。各地人民抗日自卫武装纷纷建立,奋起抗击来犯的日寇。1938年3月初,汤曙红在汤沟小学召开大会,成立“汤沟乡民众抗日自卫队”,8月,又在自卫队的基础上成立“东灌沭抗日联防指挥部”,汤曙红任总指挥。陶逸飞也在家乡搞起“抗日民众自卫大队”。

一九四○年八月下旬,沭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马厂秦马棚成立,钱天素出任县长。党组织决定发动群众,公开选举区长,陶逸飞正式被选为九区区长,并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九区辖区除去现在沂涛镇范围外还包括杨口、高沟(现属涟水县)的部分地区。情况非常复杂,既有反动残余势力,又有反动道会门以及土匪扰乱。他们杀害地方干部,摧残革命力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形势日益恶化。我九区抗日民主政府决定采取果断措施,捕杀两名气焰比较嚣张的反动大队长,四次追捕匪首周以道,迫使敌人反动气焰有所收敛,地方形势略有好转。

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日本法西斯为了策应太平洋战争需要,对淮海区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大扫荡,致使淮海抗日根据地被分割缩小。沭阳境内日伪据点林立,在沂涛境内当时就在秦西圩、石门口、大屋基、钱圩、葛四庄、葛五庄、八间房筑起据点炮楼13处。抗日斗争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打破敌人分割、封锁的局面,陶逸飞和他所领导的九区抗日民主政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从九区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建立起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广泛发动各阶层群众,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并密切配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打击敌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17日晨,泗沭警卫团、沭阳县独立团相继进入沭城,沭阳全境收复。沭阳收复后,成立沭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在九区担任区长六年多时间的陶逸飞被调到县政府工作,担任过科长、秘书长、副县长、县长等职,共达五年时间。

一九四九年一月为支援解放大军强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沭阳县抽调240名县、区、乡干部,经过短期培训,由县长陶逸飞、县委副书记严超带队,随军渡江接收江南新解放区,开辟宜兴县的工作。陶逸飞被任命为宜兴县军管会副主任。年底,调任常州专署法院院长。

陶逸飞一九五二年任常州专署副专员,一九五三年调徐州专署副专员,一九五四年调江苏省检察院办公室主任,一九五六年任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直至离休。

陶逸飞同志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一贯服从党的领导,顾全大局,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斗争,积极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自己却说:“我只是为党和人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