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大历史观视角看建党百年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张绪红

大历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何谓大历史观?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作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作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

这种解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结合起来看,简言之,意味着我们要秉持一种整体化的文明思维与历史意识,在回顾往昔、直面现在、开创未来的维度上,在立足中国、环顾世界、纵贯古今的视野中,考察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具体到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必须将其置于人类历史发展和演进的长河中,从重温信仰、把握大势、坚定宗旨、应对挑战、传承精神、增强团结等多方面去追根溯源、综合比较,才有可能从这一幅雄壮斑斓的百年画卷中提炼出历久弥新、值得资鉴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从这个角度出发,研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我们可以从中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能够看到这次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做出了精准预判,是指导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为未来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我们党走过的一百年历史,用四个“伟大成就”加以概括就鲜明地体现了“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这一点。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四个伟大成就的提出不仅从时间段上为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作出了新的论断,而且鲜明地指出了,四个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不可逆转”这是个新提法可理解为“已成定局,无法改变”,这四个字坚决果敢地向国内外庄严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将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重大事件,是任何历史倒行逆施的潮流也阻挡不了的!”对比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史上很多次民族救亡运动都失败了,诸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结局都被“逆转”了。

事实不断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百年历程,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所有人都能够从中受益,满足不同群体的合理需求,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政治智慧。

充满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无比自信“充满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无比自信”这方面的论断有很多。

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最恢弘的史诗”是个新提法,之所以称为“史诗”,既表明了建党一百年来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又极大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自信心。

再如,“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这段庄严宣告的话语,激奋人心,慷慨雄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途上的里程碑,是阶段性胜利的高高飘扬的旗帜,鼓舞人心,坚定步伐,激发了党进一步走向未来、继续创造辉煌的自信。

又如,“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段讲话中,“全球影响力”格外醒目。回顾百年历程,“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9500多万”名党员,带领着“14亿多”人民,这一连三个数字,哪个数字都足以令人震撼。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已经遍及全球,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无比自信!

还如,“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自信!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方向、找准了路径、用对了理论、构建了制度,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也必将以无比的自信继续走向未来。

充满了开创未来的伟大斗争精神

全篇讲话总结了开创未来的经验,包括九个方面,可简称为“九个必须”。其中第七个“必须”就鲜明地强调了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一直秉持的精神特质。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还有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也提出的:“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恪守着“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和平年代,建设时期、改革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不同形式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有着不同的反对势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途上可谓“荆棘丛生、遍布坎坷”,但是我们党毫不畏惧,始终以斗争精神迎接各种挑战。

事实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型政党,对于解决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征程上的各种问题、完成各项任务,都充满信心,也极具各种能力。我们深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喊喊口号、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我们做好了应对各种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准备!

当然,在积极发展自身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样两段义正词严的讲话,既是对亿万中华儿女的庄严保证,也是对外部别有用心的干涉势力的郑重警告,这样的警告也是未来征程上必备的斗争精神。

综上,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

在过往,创造伟大成就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

在当下,书写精彩答卷充满着无与伦比的自信;

展未来,开创美好事业充满着英勇的伟大斗争精神。

如此,何惧!

(作者单位: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