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沐浴党史光辉追忆宿北大战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张亚东

距宿北大战已经过去了75年,宿北大战是华东战区的转折战,粟裕大将称之为“关键之战”,它开创了解放区的歼敌纪录,此前,我军尚未歼灭过一个整编师。此次战役,国民党军队中将师长戴之奇兵败自尽,副师长饶少伟被俘,第69师师部和三个半旅计2.1万人被全歼,宿北人民以极大热情为战役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

首先,回顾彼时政局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政治力量不断变化,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军队腐败,民心渐失;而在延安等地,官兵地位平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理清明,对比之下,国民党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

国统区民众信任度不高。经过抗日战争,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等领域发展情况渐失民心。1945年5月5日,国民党通过《农民政策纲领》,要求把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虽已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且具体实践中并未落实,导致农民阶级群众的对立。国共内战时期,各地人民群众踊跃参加红军,向往解放区生活。

派系林立,军队战斗力下降。国民党集团的统治体系逐级腐化,先后建立军统、中统、国统,一大核心任务是监视政府、军队要员是否对领袖忠诚,品德、政绩不予计较。派系斗争日益公开化,各派系占城为王,互不救援,将军队视为私人资产,以保存自身实力为宗旨。因为国民党军队不管嫡系、旁系还是王牌、杂牌,一旦被歼便等于丢失政治地位。政府体系的贪腐堕落逐渐渗透到军队,前线克扣军饷、后方贪污军需,加之地方搜刮民脂民膏,士兵更是缺乏斗志。

国民党高层酝酿反革命已久。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内部的种种不堪,多次表示“腐败不堪,人民无权”。1950年1月5日,败逃台湾的蒋介石在阳明山发表演讲《国军失败的原因及雪耻复国的急务》:“军队腐败、政治贪污是促成失败的根本原因,军队为什么会腐败,政治上为什么有人会贪污,据我研究的结果,我们所以失败,第一在于制度没有建立,第二在于组织之不健全,人民无权监督。”

面对必然发生的政治倒台,国民党迫切需要扭转局面,而最好的手段就是趁着抗日战争新胜,蒋介石国内外威望如日中天之时,发动国内战争,消灭还在发展初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国共内战的全面打响,早已是历史必然事件。

再看,国共力量对比

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天平开始逐渐向中国共产党一端倾斜,国共力量对比悄然发生转变。

日本投降后华北地区军事力量变化。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内外形势急速改变。当年9月,毛泽东于重庆和国民党政府谈判时,在延安主持工作的刘少奇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山东军区主力部队赶赴东北,新四军部分主力赴山东,提前做好准备。果不其然,1946年6月,全面内战打响,战局形势逐渐从游击战转入正规战,战场态势由前部争夺转入纵深切割,敌我兵力不断集中,战役规模逐渐扩大。

初期我军战斗并不顺利。1946年8月、9月,我军接连遭受泗县失利、两淮撤守、鲁南告急等挫折,各方相互埋怨,战略目标、作战方针及战役方向难以一致。中共中央早已研判出国内局势,并于9月23日指示山东野战军会同华中野战军联合作战。9月28日,毛泽东致电陈毅: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我们“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10月,经华中分局联名建议、陈毅大力支持,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两个指挥部联合作战,由粟裕指挥。

两军合并后压力不断集聚。粟裕先后创建浙南、苏南、苏中和苏浙皖边等根据地,长期率部在苏中、苏南地区转战。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粟裕领军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取得“七战七捷”。但此次联合作战尚存在很多问题,如部队大部分属山东野战军,对苏北地形、民情和敌情不大熟悉,。

为把部队和群众的思想波动稳定下来,坚定根据地人民完成土地改革的决心,鼓舞他们坚持敌后斗争的信心和斗志,粟裕主张集中兵力,全力以赴,先在淮海地区打一个好仗,得到了陈毅的支持,宿北大战方案初定。

终于,大战序幕拉开

1946年11月15日,蒋介石集团召开军事会议,要“一举结束苏北战事”,分南北两线对华中地区形成半圆形包围圈。

看敌军动向。国民党军从四个方向集结,企图一举消灭华中野战军,再前往鲁南与山东野战军一决高下。第一路为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与整编第69师、师长戴之奇,兵力共计六个半旅,从宿迁方向进攻沭阳和新安镇;第二路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与第28师合计5个旅兵力,由淮阴方向进攻涟水;第三路共5个旅兵力,由东台犯盐城、阜宁;第四路计9个旅兵力,从临城、枣庄方向进攻。所谓整编师,兵力约等于未整编的军;整编旅,兵力约等于未整编的师,可见实力不容小觑。

观我军研判。粟裕仔细分析各路敌情、地形后认为,此次敌人四路同时行动,缘于吸取了前一阶段作战教训,意图避免一路行动被全歼,虽可互相策应,但正面战线宽度达300余公里,各路敌军间隔甚大,利于我军各个击破。

四路敌军中,进犯鲁南的第26师实力较强,张灵甫的第74师是国民党军精锐,胡琏的第11师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69师共三个半旅,部队来自三个不同建制单位,团结性较差;师长戴之奇少年得志,与胡琏属不同派系,是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在江西青年干部训练班培养出来的嫡系心腹,立功心切,极易冒进;位置上,此师于宿北沿东西方向展开,孤立突出。

陈毅、粟裕经研判敌情、反复商讨后,决定组织24个团,趁敌第69师未及准备,于宿迁、沭阳、新安镇打响战斗,方案获中央军委批准,“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役”——宿北大战序幕正式拉开。

大战历经四昼夜。其中,来龙庵、峰山、曹家集、晓店子、人和圩等地战斗比较重要。来龙庵阻击战历时三昼夜,敌我兵力对比10:1,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我军成功迟滞敌第11师的进攻速度,拉开其与第69师距离,创造了围歼条件;峰山是整个宿北战场的制高点,经反复争夺后,山野8师稳稳占据高地有利位置,策应了战役全面胜利;曹家集袭扰战,敌第11师师部遭到突然打击,指挥体系受到极大震慑,打乱了敌军整体部署。晓店子围歼战、人和圩总攻相继打响,激战之后,敌第69师被全歼、第11师遭重创,国民党军损失2.1万余人,宿北大战胜利结束。

战后,陈毅赋诗一首: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

宿北大战的现实启示

大局意识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我党取得事业成功的基本素质。事实证明,胜利后的军队士气高涨,此后取得了不凡战绩——1947年1月鲁南战役,歼敌5.3万人,灭敌两个整编师;2月莱芜战役,歼敌5.6万人,13个县城同时解放;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74师……

研究宿北大战我们可以发现,要认识和尊重客观实际,并利用客观实际来为我们服务。我们不仅要研究宿北大战的成功经验和战法,还要立足当下,对近年来发生的纳卡争端、阿富汗和利比亚冲突等局部战争加以总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发挥我所长,以击敌之短。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技术、高端装备纷纷应用于军事领域,极大改变了战争形势和特点,此时就不能固守传统的战争法则,而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