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岳
在今泗阳县三庄程道村委会向南一里,有个于店村,西临京杭运河,南临于渡,西北角有张渡,它是泗阳历史上大镇之一,宋时为南北交通的大驿站。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51年)夏天,乾隆皇帝南巡。龙舟顺着大运河逶迤南下,浩浩荡荡,很是威风。一日龙舟到达桃源境内的于店村,乾隆皇帝透过船窗,遥望运河两岸,垂柳那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如同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长发,在暖风的吹拂下跳起婀娜多姿的舞蹈,纤细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好像姑娘们挥舞着细长的手臂在列队欢迎天子的到来。
乾隆看到眼前河水清澈,水流悠悠;沿河两岸,夭桃千顷,翠柳万行,摇曳生姿,,两岸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山河如此多娇,心里十分高兴;再听空中,好似仙乐破空而来,柳间蝉鸣,似有领唱,接着合唱,如百鸟朝凤,美妙动听,时而低徊婉转,时而高亢奔放,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一片欢腾,好似整个天空,仙人们在演奏大型迎宾曲。
乾隆顿时龙颜大悦,心旷神怡。忙叫停船,让御前官员,下船问问这是什么地方。不一会,地方官员跟随御前官员来到船上,叩见皇帝。“此地乃桃源县的崔镇。”(因地名忌讳,后来崔镇被乾隆皇帝改为于店)
“这是什么鸟的声音?”地方官员战战兢兢地说:“我们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它是我们这里常见的一种可食的虫子。”“找来给我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地方官员连忙从家里,用碗端来蝉蛹。乾隆一看蝉蛹,泥色的外壳,躬身似猴,前爪如钳,很是恐怖。
“它有什么习性?”“它喜欢柳树,幼虫栖息土中,主要靠吸取树根液汁作为营养,所以柳树下这种幼虫特别地多。太阳落山以后,它才从土里慢慢爬出来,然后爬到树的躯干或枝条上羽化成现在在柳树上鸣叫的飞虫。在7月下旬,在附着的树上开始产卵,这些卵至次年6月孵化,幼虫孵出后,落于地面,随即钻入土中,生活若干年后,每当春暖时,幼虫即向上移动,每到春夏之交,它们就破土而出。”
“你说是可食虫子,这又怎么吃啊?”
“找到幼虫后,用清水加少量食盐浸泡,它自动清除身上泥土,再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备用。如果您油炸这些幼虫,最好植物油烹炸,然后根据自己口味添加食盐、配料等;如果您想做五香的,可把轻炸后的幼虫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加入八角、茴香、花椒、生姜、尖椒、食盐等炖之,即可品尝野味之美。”
乾隆让地方官员,找地方上会加工这种幼虫的人,来船上加工。刚炸后蝉的幼虫,香味扑鼻,令人口舌生津。加工的人把加工好的蝉幼虫送到乾隆皇帝面前,吃惯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乾隆一尝,就惊呼不已:“真是难得的美味啊!”
地方官员,一看皇上高兴,连忙说:“该虫子,营养价值很高,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老。”
乾隆随即叫御前总管跟地方官员去民间买一些,以便路上品尝。
乾隆根据蝉蛹的形状和习性,告诉地方官员:“这种幼虫到现在还没有名字,那我就赐它名字,叫‘久柳猴’吧!”因是皇帝赐名,而且具有科学性,从此这个名字从程道的于店村传遍天下,后来又有人把它叫“久柳钩”,可能是根据它前面的爪钩起名的。在传播过程中,有的人因口齿不清,把“久柳猴”说成“叽骝猴”,把“久柳钩”说成“叽骝钩”了。
“启禀皇上,这种虫子,还有药用价值。”“快说,有什么药用价值。”“它的壳烧出的水还有明目、除风湿,治疗头眩晕、小儿惊厥、夜啼、解毒止痒、消肿等功效。”“还有这样的功效啊!太神奇了,那你就替我买点
‘久柳猴’的壳子吧!我把它带到京城去!”
(作者单位:泗阳县树强中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