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园园 仲文路
每一处红色“印记”都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讲述了共产党人走过的历史,诠释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近日,记者走进宿豫区金沙江路1号的红十五军三师纪念园,它再现了1930年红十五军三师组建及中共宿迁县委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等历史画面。
据介绍,红十五军三师纪念园主要包括纪念碑、碑文墙和纪念馆三个部分。其中,红十五军三师纪念馆在2012年被宿豫区委组织部授予“宿豫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2012年,被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宿迁市‘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先进单位”,2014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宿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成功创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民防体验园,2018年,被宿豫区委组织部评为“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同年又被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授予“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进入纪念园,远远地就能看到园内矗立着一座外形独特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高15.3米,底座是5字简型,托起上面3字造型的火炬。”解讲员陈扬介绍,这座纪念碑象征红三师点燃的宿迁革命火种熊熊燃烧。
在纪念碑的后面便是碑文墙,主要介绍了红十五军三师的概况,后面的雕刻版画,反映了1930年徐海蚌地区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斗争的历史画面。
要想详细了解红十五军三师当时在宿迁发生的那些故事,你还得进入红十五军三师纪念馆。
“1927年,宿迁建立党组织,1930年6月组建红三师,其中,李干成担任红三师政委,并两次担任宿迁县委书记,与宿迁大地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陈扬一边指着相关图片一边介绍。
1929年秋,中共中央把江苏作为武装起义的重点区域。9月,省委发出《致宿迁同志书》。
1930年5月,上级派李干成到宿迁任县委书记。此后,委派徐怀云、赵雪门到宿迁、泗县组织训练红军,领导宿迁、泗县、睢宁、邳县等地的农民起义。
“为了组建红军武装,当时的县委决定于1930年6月中旬发动马园起义。结果内应被害,起义未能成功。”在陈扬的指引下,大家还在该馆的展柜中看到了至今还保存的当时起义时使用的武器和马灯。
除了这几次起义外,当时在红十五军三师管区还举行了旧州、白庙、石梁河等一系列起义。这些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为革命走向胜利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深深地影响了后来宿迁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
除了详细介绍红十五军三师在宿迁的革命历程之外,红十五军三师纪念馆以“党组织建立”“红色起义”“抗日烽火”“根据地建设”“解放支前”“缅怀英烈”六大部分,采用幻影成像、电子虚拟翻书、人物触摸查询等多媒体技术,并配有硅胶塑像、绘画、图表、照片、实物等表现形式,生动再现了宿迁当年革命历史画卷。
在“缅怀英烈”这部分中,记者看到,据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宿迁大地上先后牺牲的烈士达2625人。
“红十五军三师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光耀千秋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远的宿迁精神,宿迁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一切胜利、成就,都铭刻着红军精神的不朽功勋。”陈扬说,为了弘扬红十五军三师革命先烈的精神,该馆于2013年建成。目前,已接待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3600多批次,近30万人次。为建设文明城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的教育引导和激励作用。
胜利来之不易,致敬革命先辈。“一路走来,时间虽短,却深受感染,收获满满,这是一次生动鲜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自发前来参观的市民徐先生感慨地说,宿迁儿女不仅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缅怀英烈;还要继承遗志,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新宿迁而努力奋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