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承百年党史精神勇开政务改革新局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百年风雨兼程,初心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历尽无数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走向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党史不能只感受百年辉煌,更重要的是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为奋力前行积累勇气和力量。我们要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目标,通过学习党史汲取力量,守好初心、扛起使命,通过一件一件的实事,积跬步、至千里、开新局,推动宿迁行政审批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全力为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贡献力量。

传承红船精神,紧盯政务数据共享“硬骨头”,敢为人先探索问题解决的新路径。我们要敢试敢闯,锚定政务数据壁垒,实行超级管理员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改革,破解信息孤岛和无序共享难题。一是要制定一个办法,促进数据规范。出台宿迁市电子证照及电子材料管理办法,规范全市电子证照、电子材料建设和管理,为证照合法性背书、为电子材料应用赋权。二是要形成两条路径,促进数据利用。利用电子证照的稳定性和电子材料的灵活性,通过证照平台规模汇聚电子证照和材料系统指向性制作电子材料两条路径,同时满足政务服务普遍性和个性化需求。三是要采用三种方式,促进数据融合。针对数据来源、需求及保密性特征,实行全自动化、半自动、人工三种方式抓取推送,解决数据共享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推动实现材料免提交、审批全监督。

传承长征精神,紧盯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讲好新时代政务服务集成改革的“新故事”。我们要锲而不舍狠抓政务服务集成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管理协同改革,重构法人和自然人“一件事”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流程,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融合审批,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一是要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协同”机制。依托“一张网”和“市民热线”平台建立“审批衔接、审管联动”事项协同模式,打造“两库一单”(即事项清单库、职能库、发起人员和协同人员名单),建立健全政务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市县(区)、功能区全覆盖,着力破解赋权改革事中事后监管盲区。二是要深化“一件事”改革。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围绕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线上+线下”服务场景,系统重构政务服务流程、材料、环节、时限,将职能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法人和个人视角的“一件事”,全面提升法人和个人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三是要构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全流程在线融合新模式。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主流程在线审批的基础上,着力破解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两大堵点,优化政务管理服务,推进工程审批系统与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在线深度融合,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最后一公里”。

传承工匠精神,紧盯企业群众迫切需求,持续打造“宿迁速办”区域政务服务公共品牌。我们要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态度,紧紧围绕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细化“即办、代办、智办、联办、能办、督办”等6个领域集成改革,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升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要立足办件人随到随办,推行最多跑一次的“宿迁即办”。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梳理六大类权力事项清单,协调权力机关和审批窗口,将即办件办理时限再精准分类,让行政相对人最多跑一次完成办件。二是要践行“五心”服务承诺,推行兜底政务服务的“宿迁代办”。将凡是因行政许可相对集中改革出现审批分离、审管分离而增加行政相对人负担的事项,一律纳入“宿迁代办”事项清单,让行政相对人普惠享受“宿迁代办”兜底政务服务。三是要顺应移动终端用户习惯,推行智慧无感办事的“宿迁智办”。重点依托移动终端用户支付宝、微信等门户入口,重构高频事项办件情形引导,向“一张网”的自然人、法人空间推送相关证照材料,实现行政相对人由“依申请办件”向“依提醒办件”转变。四是要健全政务协同机制,推行联网+联动的“宿迁联办”。依托一张网权力运行平台和政府热线平台,搭建行政协调平台,建立政务协同机制,精准协同跨层级、跨部门、跨审批监管人员办件事项,让行政相对人不再多头跑动和来回跑动。五是要对标省内外营商环境最优事项,推行可推广可复制的“宿迁能办”。对标省内外营商环境最优城市、最优事项、最优案例,积极探索在宿迁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中先行认领、先行试点、先行复制、先行推广,让宿迁老百姓及时分享省内外“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政务服务红利。六是要查找堵点难点,推行再协同再监管再监督的“宿迁督办”。为确保让行政相对人对办件服务可感知、可追溯、可评价,积极依托“一张网”电子监察系统建立“红黄牌”制度和“互联网+监管”平台,自动提醒、全程监督;依托“好差评”系统,进行“全覆盖、双公开、三对应”动态考核;依托超级管理员对部、省专网办件实行电子政务监察,促进专网办件流程、要件、环节、时限持续优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