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泗阳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决定,抗日斗争要着重向敌后发展,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不久,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任书记。1939年12月到1940年2月,中原局连续召开会议,确定今后向东发展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1940年4月,刘少奇来到皖东北地区,在朱湖向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干部作了题为《在敌后怎样建立民主抗日根据地》的报告,对建党、建军、建政作了许多重要指示。8月中旬,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淮海,并派部队进驻泗阳,武装支持建政。

1940年7月,中共苏皖三地委书记杨纯派夏如爱到泗阳联络力量,准备迎接八路军主力部队东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8月21日,泗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布成立,夏如爱任县长。同时建立了中共泗阳县委,孙川人任书记。1941年1月由郭光裕任书记。政权建立后,在泗阳县北部建立四、五、六三个区级政权和区委。1941年11月,苏皖区党委决定,把运河以南划归淮北区党委领导,把沭阳县第七区划归泗阳县,加上新划的程道口区计5个区政府和区委,泗阳县改名为泗沭县。1942年6月以后,泗沭县区级政权几经变化,到1945年8月,有15个区政府和区委,辖94个乡和支部。

1940年9月23日,淮宝淮泗联防办事处一分为二,以洪泽湖大堤为界,在堤西成立淮泗联防办事处,谢楠任办事处主任,不久孟东波接任主任。同时成立中共淮泗工作委员会,对外称督导室,书记鲁平对外称督导室主任。1941年7月,淮北区党委决定撤销淮泗办事处,成立淮泗县政府和中共淮泗县委,县长张辑五,县委书记胡天禧。接着向北发展,扩大原辖区一倍以上,先后建立8个区政府和区委、82个乡和党支部。

1940年8月,中共淮北区委决定,在洪泽湖以北、大运河以南、成子湖以西、安河以东地区建立淮北泗阳县抗日民主政权。1941年9月5日泗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县长王路。同时成立中共泗阳县委,县委书记为张维城。政权建立后,以龙集、界集为中心,不断向北扩大辖区。程道口战役后,又在运河以南建立几个区政权。先后建立8个区政府和区委,连同洋河市政府和市委(区级),共领导74个乡和党支部。

从众兴向西沿运河两岸这块狭长地带是淮北与淮海、新四军三师与四师联系的纽带。为控制这片地区,经淮北与淮海党政军领导人研究决定,于1942年9月24日在该地区成立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运河特区,建特区工委和特区办事处,由高峰任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后戴岳为主任),下辖5个区政府和区委,领导16个乡和党支部。运河特区1943年3月划归淮海区党委,在圆满地完成历史使命后,于1944年8月撤销,所辖大兴区、双河区、陈圩区重新划归泗阳县。

泗阳县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引起民国党反动派的极度恐慌和仇视,不断对抗日新生政权进行偷袭和策动反动的地主势力暴乱。1941年9月24日,王光夏部两个营包围泗阳县六区区公所,区委书记李宝珍、区长刘永安被俘后惨遭杀害。1943年8月28日,运河特区敌工部长刘逸奇等在深入敌占区工作的返途中,遭顽宿迁县长时亚武部伏击被俘,9月2日,被枪杀于杨圩东沙河滩上。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小刀会暴乱,向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猛烈攻击,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实行坚决镇压,暴乱均被平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