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初,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四团在团长宋文和政委胡伟率领下,开赴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淮泗地区,同淮泗人民一起坚持抗日斗争。
第十四团进入淮泗后,以营为单位,分区发动群众,用小股拉练形式侦察敌情,熟悉地势,同时与地方情报站取得联系,掌握敌情变化。由于在该地区以前还没有给日军较大打击过,他们甚为猖狂。另外,国民党顽固派地方势力一方面夸大宣传日军军事优势,一方面对第十四团造谣诬蔑,说“共军站不住脚”“马上就要走”等。敌特也密切配合,宣称共军和日军暗中勾结。为了有力打击日军,振我军威,粉碎谣言,鼓舞群众,第十四团报请第二师和第四师师部同意,决定抓住战机在淮泗地区狠狠打击日军。
4月下旬,第十四团获悉日军强征民船,准备从淮阴向宿迁装运粮食、棉花。团军政委员会认为,敌人为防止我军民拦截,很可能派兵护送。这是一个战机。于是决定选择有利地形,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有力打击。
5月7日,日军用17只民船,由汽艇拖着,从淮阴到了运河码头,并准备从淮阴派日伪军300余人(其中日军140余人),沿运河堤护送运粮船去宿迁。
战斗地点放在哪里呢?宋文和胡炜先后带着全团的干部沿着运河大堤,反复进行实地察看,决定把伏击区设在豆瓣集到三岔之间一公里多路的一段东西向运河的两岸。这一段河道弯曲,地形复杂,对部队荫蔽设伏十分有利。而且,这里离淮阴约25公里,距众兴有近18公里,敌人也难以迅速组织增援。
第十四团开始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地方党组织领导民兵和当地群众悄悄在伏击区内的运河航道上打下了两道梅花枝,又用树枝、碌碡等设置障碍,以迫使敌人在此停航清障,以造成打伏击的有利态势。
4月10日夜,第十四团向指定地点开进。第一、二营从近20公里以外轻装急行,分别按预定计划隐蔽地进入伏击区;第三营除留一个连在运河北岸阻击可能由淮阴来援之敌外,并从三棵树悄悄地运动到三岔附近;淮泗县大队到李口,向众兴方向警戒。拂晓之前,顺利完成了部署,并在伏击地带严密封锁消息。
4月11日上午10时左右,敌人船队驶过豆瓣集到了三岔。由于船只被梅花桩所阻,一部分日军强令伪军下河拨桩,清除障碍;一部分日军则离开运河大堤,到南面大约500米的废黄河沿岸村庄骚扰抢劫。
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团指挥所一声令下,运河南岸的机枪、步枪一齐打响,猛烈扫射拔桩的日伪军。北岸的一个连也相机投入战斗。顿时,大运河内,运河堤上,敌人血肉横飞,死的死,伤的伤,爬的爬,逃的逃。埋伏在麦田里、树丛中的指战员也迅速出击,把抢劫骚扰的那部分敌人分割包围起来,狠打猛揍。在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下,日伪军晕头转向,只是舍命奔突,一直溃退到运河南堤上的高庄附近,凭借村舍和临时构筑的工事,与第十四团对峙。
高庄除了零散的民房外,还有一个地主的土圩子,圩墙一丈高左右,四角各有一个炮楼。日军指挥官躲进高庄喘息未定,就命令日伪军进行反扑,妄图以优势装备夺取废黄河堤的有利地形,改变固守一点、背水作战的被动局面。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
当时,我军武器装备很差,第十四团全团的“重型武器”就是几挺轻重机枪。战士们虽然个个有枪,但是子弹严重不足。但是,第十四团兵力超过敌人数倍,指战员们英勇顽强,再加上手中的大刀,与敌人相比是占优势的。日伪军在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向第十四团阵地发起3次猖狂进攻,但都被打退,始终未能捞到一点便宜。
下午3时左右,日伪军发起第四次冲锋,集中主力猛攻第一营阵地,妄图突破一点,打开缺口。这时,第一营只有很少的子弹了,营长陈宗胜手挥大刀,向各连下达命令:“把敌人放入阵地,用大刀消灭他们!”教导员张尔庆立在阵前,号召大家:“坚决把敌人消灭!”敌迫击炮狂轰一阵以后,一股股日军猫着腰,小心翼翼地摸了上来。地上死一般沉寂,几乎听得到敌人的脚步声。直到日伪军进到指战员们前20米时,陈宗胜才大声下令:“同志们,冲啊!”废黄河堤上的工事里、堤畔的坟堆旁、树丛中、麦田里,战士们立即一跃而起,个个手舞大刀,怒吼着冲向敌群。刹那间,杀声震天,双方厮杀成一团。敌人的重机枪和迫击炮都不灵了。第一营队伍迅速收拢,对敌形成了围歼之势。日军见事不妙,丢下同伙尸体,拼命向运河堤和高庄撤退。指战员们也跟着追到高庄周围。
太阳下山了,日伪官兵在朦胧的暮色中一片惊慌。他们向南冲不出去,便集中火力掩护强渡运河,企图从运河北岸撤逃。运河北岸的第三营指战员,击溃沿运河北岸护送船队的伪军一个中队之后,正待命打援。这时,一见日军要强渡运河,他们立即给以迎头痛击。强渡的日军几乎全部毙命。残敌约100人被迫退回高庄,固守待援。下午6时许,宋文得知淮阴日伪军200余人已经出城来援。他和几位团领导分析,根据路程,再加上我警戒部队阻击,敌援兵最快也要5至6个小时才能到达。高庄残敌仅不足百名,锐气已经丧失,我应在敌援兵到达前力争歼灭该敌。于是决心将团预备队第六连投入战斗,在第一、二营部分部队协同下,攻歼残敌。
下午7时,第十四团以约4个连兵力,对敌发起攻击,在火力掩护下,部队从3个方向突入高庄,迅速将依托民房抵抗的伪军30余人歼灭。接着又两次向土圩子实施攻击,因日军连续施放毒气,宋文和部分指战员不同程度中毒,攻击未能达到目的。
12日晨1时左右,敌援兵已在高庄东10公里处与第十四团警戒部队接触,于是宋文决定主动撤出战斗。3时,部队拥着俘虏的两名日军和一批伪军,以及缴获的部分武器弹药,从容地撤离了三岔伏击地区。
拂晓,日军增援部队进入高庄,将被击毙的伪军尸体抛入运河,带着七八十名残兵败将,拖着满载50多具日军尸体的3只木船,狼狈地逃回了淮阴。
三岔伏击战给横行无忌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共毙伤日伪军近200人,缴获掷弹筒2个,轻机枪2挺,步枪20多支。此后,日军再不敢从运河里送粮棉等物资,国民党顽固派地方势力也销声匿迹,淮泗县抗日根据地有了长足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