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鹤
一
北宋时宋庠,谥元献。少年苦读、学富五车,与其弟时人并称“二宋”,后官至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枢密使。对应现在,应该是中央军委的部级干部且参与主管全国军政要事。
宋庠后因某事被宋英宗罢免了相位后,任河南府尹。为政期间,始终把握分寸,执法尺度刚正不阿。当时有一个赶考的举人,所带随身行李中有一些物品没有及时报税。瞒不过随行的仆人,可糟糕的是这个仆人竟然偷偷去告了举子一状!宋庠说,“举人应举,孰无所携?未可深罪。若奴告主,此风胡可长也!”翻译过来就是,举人进京赶考,怎么可能不随身带一些东西?所带之物未必件件申报税项,此事不必过分追究。恰恰奴仆状告主人,这股歪风断不可长!结果是,举人交完税款继续赶考,官府则追究了这个告密的奴仆,判罪且送去监狱服刑。
人性善恶,与人类出现始则相伴相生。诚如《老子》所言,“美之为美,斯恶矣……”。有恶则有善,有善也有恶。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就是抑制恶的发展、弘扬世间向上向善正能量的过程。抑恶扬善,国家如此,家庭如此,单位也是如此,这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故,无论官居高位、闲居乡下,记住一句话,“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如是,才能朗朗乾坤,清风徐来。
二
明朝时候,广东布政使徐奇回朝廷汇报工作。因为从地方上来,难免会见门生故旧、领导长辈,无论怎么说,总不能空手,于是,带了几车岭南“藤簟”。但总有好事者,“逻者获其单目以进。”用现在话说,大概被别人盯上了。皇帝看了名单,朝廷大小人物都在其中,而恰恰没有杨士奇,皇帝就纳闷了,决定单独问问他是何缘故。
士奇说,“奇(徐奇)自都给事中受命赴广时,众皆作诗文赠行,故有此馈。臣时有病,无所作,不然,亦不免。”如果说,这是自然而然地解释倒也罢了,确实如此。既然皇帝您问了,为何没给我带礼物,我只能如此回答,没有啥,就是因为他离开朝廷赴地方履新的时候,别人给他作诗送行(或者也可以理解设宴饯行),而我因为生病在家,没来得及写诗作赋赠予,所以,他没给我带东西。事就是这个事,不复杂。精彩的对话不仅在于臣下对皇帝的坦荡,而在于对自己的解剖,我也没那么高尚,不食人间烟火,只是巧了。现在看来,杨士奇的高尚在于接下来的几句话。“今众名虽具,受否未可知。且物甚微,当以无他。”换句话说,皇帝,虽然您拿了名单,但是,人家未必收受这些馈赠。而且啊,这些东西简直太说不出口了,您啊,就当没这个事罢了吧。“上意解,即以单目付中官令毁之,一无所问。”
做人要厚道,无论世风如何变化,每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莫过如此,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厚道、厚道,厚而有道,忠厚之人,成长之路、交往领域、人生境界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好。见不得人好、甚至落井下石者,多不得好;替别人着想,尽可能成全别人,则“成人达己”。自古以来,这不鲜见。
三
宋仁宗的时候,鲁宗道当上了参知政事,为人骨鲠刚直,胸怀坦荡,履职尽心尽责,不论贵贱都敢一个尺度对待,时人称为“鱼头参政”。那么,这个皇帝身边的重要职务他是怎么得来的呢?
宋真宗的时候,鲁宗道还是一个“谕德”,也就是一种只负责对太子讽谏规劝的官职。这是宫内官职,以当时的影响力来讲,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某一天,真宗召见鲁宗道,使者找他却不在家。而准备离开的时候,见到他从当时汴梁较为有名的饭店“仁和肆”饮酒归来。使者就问他,皇帝如果怪你来迟怎么办呢?鲁宗道说,没啥,就说实话吧。但是,如果说实话,皇帝会治你的罪啊!使者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以鲁宗道当时的身份擅入私人酒肆饮酒是要被朝廷治罪的。不行,“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鲁宗道的回答,简短而有力,不容分辨。皇帝得知也觉得纳闷,就问他为何私入酒家喝酒。“臣家贫,无器皿,酒肆具备。适有乡亲远来,遂邀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自此,真宗认为此人可大用。何也?真实真诚是也!
人生在世,不可能免俗,但不能落俗。人都有生活的圈子,但不要让它成为套子,更不能成为笼子。如果以圈子来选择做人做事规则,则待人必不诚、做事必不实,做事不实小了说耽误事,大了说则贻误事业。看人真诚真实与否,不在于大事当头而在于日常点滴。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