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锦绣花乡似画屏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王倬

丽日晴空,俯瞰沭阳:蓝色是河,绿色是树,红色是花,黄色是果……花团锦簇恍若仙境,五彩缤纷美似画屏。

沭阳素有“虞姬故里、花木之乡”美誉,正在着力打造成为“江苏生态大公园”中的“沭阳盆景”。

一些地方,道路两旁的绿化,大多是可近观不能亲近,可亲近却不得进入,甚至用篱笆与行人隔离。横贯沭阳城区的宽敞八车道的苏州路,却反其“道”而行之,按照“可进入、可共享”的要求,对两侧绿化带加以升级出新:邻近商住小区地段,铺设林荫步道、新建微广场;途经商业门店处,配置休闲座椅;平交路口节点,添加一些造型景观,在隔离岛上,还栽植上应时花草……

广州路上,柳枝舞春风;临安路,梧桐遮夏荫;长安路的沿线护栏上,吊挂着凌霄;上海南路地道桥的边墙,缀满了月季、蔷薇等绿色植物,边墙化身“花墙”。

“一路一树、一路一花、一路一景”,城区的主、次干道两侧,春、夏、秋三季保持着“姹紫嫣红”的景观效果。

城市的公园、广场,喻称“会客厅”。位于沭河岸边的法治公园,沿健身步道两侧安放着众多历史上的法学名人雕像,并附有生平传略;介绍中外法典的石碑、镌刻着法学名家语录的醒柱、讲述判讼断案的故事墙……无不浸淫着“法”的前世今生;一尊铸有“裕民正风”的铭鼎,一座寓意“警钟长鸣”的巨钟,更凸显出缘法而治的建园主旨。

走进八一公园,顾名思义,即与军队或战争等史实相关。蜿蜒曲折的爱国主义教育长廊,以一幅幅浮雕的形式,再现沭阳县第一个党组织的成立,第一次开展武装斗争对地主政权实施打击,抗日战争中的桑墟“狗屎阵”,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支前行动,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沭阳领导抗日斗争等情景。

设在青少年广场上的国防教育园,陈列着捐赠的退役歼6飞机、63式水陆两栖坦克,以及高射炮、榴弹炮等兵器。

漫步沭阳城区,正在建设中的迎薰门遗址公园,复建的吴印咸故居,以及分布于城区各个桥、路等交通节点的“沭水之阳”“虞姬文化”“淮海戏韵”等雕塑,更是串联形成了特色文化的新地标。

公园“客厅”的活化,有形的课堂,无声的熏陶,教化着后人——在寻芳问柳中赏心悦目,于人文底蕴里获得教益,从红色基因传承中接棒担当。

流经城区的老沭河,随着时光的流逝,失去了昔日航运的繁盛,只剩下纳雨排涝的功能。为让城市更具水韵灵性,舍得“把钱扔在水里”,打造水清景美的老沭河生态彩带。

按照兼具“排涝+景观”“亲水+生态”“游园+文化”等要求,一方面,畅通水流循环,保持水体清洁,种植菖蒲等水生植物,适当放养鲢鱼、鲫鱼等鱼类调节水质,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和谐。另一方面,沿河两岸,配建亲水平台、滨河广场,设置景观廊架和景亭,栽植23.8万平方米的乔、灌、花、藤、草相搭配的景观绿地,在林荫间又铺设赭红色的透水混凝土步道,且采用桥洞下穿的设计处理,构成南北贯通的不间断步道系统。水、岸、滩、路、桥、景、灯交相呼应,华丽蝶变为花乡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成了群众休闲游玩的首选之地。

城区河道达到了公园化,那么乡村河道景观化的“‘两廊’水文章”,也正在破题。“两廊”指的是:42公里长柴米河绿廊,配套建设骑行绿道、健身步道等文体设施,努力打造成生态“马拉松”赛道;41公里长淮沭河、新沂河生态廊道,进一步丰富油菜花海景区业态,因地制宜建设步行绿道,努力打造成17.3万亩水利生态景区。

绿美与共绕城郭,花发诗情在田园。沭阳借助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东风,组成了规模达60万亩的花海。以花为媒,以绿兴业,向着“建设全国花木产业第一县、争创全国花木经济第一园”的目标,发力挺进。请期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画廊越发精美,气韵更加动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