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文章彰显时代发展的正能量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文化记录着时代发展,展现了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语言、文章、书刊是人类的启蒙老师,是指引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我认识的第一个汉字是“一”,这是人生的起点,是攀登高峰的基础;学到的第一个汉语拼音是“a”,“啊”是人生出世的第一声啼鸣,āáǎà注定了人生的成长轨迹,揭示着人们认识自然、改造世界、坚韧不拔向前进的方向;我学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成为开启我心灵的钥匙,铸造了一名农民孩子的思想灵魂;看到的第一本连环画是

《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思想成为我参军戍边,从事国防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第一次看完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我深深地被剿匪小分队的英勇顽强和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人物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激励,真是催人奋进,感受颇深。

我在部队服役期间,看到《解放军报》刊登的《牢记人民的嘱托》报道文章,写的是解放军某部为落实毛主席“野营拉练好”的最高指示精神,出生宿迁籍的团政委带队经过宿迁,特地拜访了时任宿城镇党委书记的莫大同。50年代初期,莫大同任丁嘴乡人武部长时,送走了这位团政委去服兵役,他始终不忘老部长“要好好当兵,要为家乡争光”的临别赠言,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对党忠诚,勤奋工作,逐步成长为一名部队团级干部。回到家乡格外亲,军地人员久别重逢聊过去、话发展、谈未来,事迹非常感人,体现出了时代特色。

记得《淮阴日报》发表过一篇《县委书记一声吼》的新闻,报道原县级宿迁市长朱玉振调任泗阳县委书记时,乘车路过该县城西侧的史集——三庄一带,正遇上一伙社会上的混混在路上打劫行人,朱玉振当即下车,高声喊道:“我是新任泗阳县委书记朱玉振,把这伙人抓起来!”听到这正义的喊声,看到朱书记大义凛然的气势,吓得这伙毛贼狼狈逃窜,这对当时社会治安环境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1989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时任淮阴县委书记的张凯同志,非常重视农业工作和农民问题,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多次研究“减负”工作方案。《新华日报》以《一位县委书记的三次发狠》为题,宣传报道了淮阴县有效减轻农民负担的做法,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颇深。从阅读、欣赏文字材料体验中,能透视出文章、书刊的实用价值,是人们认知社会、改造自然、坚定信念的启明灯。一部《史记》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石,叙述着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引发了人们思想的共享、共鸣与共进。文章也能成为大家相互沟通的桥梁,记得去年春天的一次晨练中,我遇见了原在卓圩工作过的老同志正在与他人聊天,对方告诉我说:“这个老蔡是你战友,你不认识?”我摇了摇头说:“记不得了。”那个老蔡却说:“我可知道你是我战友,因为我在宿迁报上看到你的作品《军民鱼水情》,写的是我们5917部队二营七连食物中毒的事情。”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蔡服役的一营长期驻守在山西晋城,而我则是驻守太谷县二营的人,虽是同年同地入伍,但从未见过面怎能认识呢。通过这次叙谈,我俩就变成了无话不说的“老战友”。

在一次老同志的聚会中,我拜识了原宿城区政协主席张淼同志,这个名字我很熟悉,知道他是原老宿迁县委组织部的领导,只是无缘相会。当他得知我是顺河镇的张爱全时,非常高兴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我经常在《宿豫老干部》刊物上看到你写的文章。”因而双方叙谈起来很融洽,这都得益于书稿的联谊作用。

文化需要传播,人们需要交流,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我们这些老同志都应该拿起手中的笔,通过动脑动手去回忆初心的故事、抒发今日的情感、谋划明天的“梦想”,让人们不忘过去的艰苦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憧憬着富强美好的新时代,让文字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彰显出“文化自信”的正能量。

(宿迁市宿豫区)

张爱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