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千武
“五四”新文学以来的一百年间,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的小说题材跨越乡村和都市,语言具有诗性化、个性化、地域化特征,叙事风格富于变化,具有非常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一、独特的个性化特征
(一)浓郁的地域风情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标签,自己的版图,也就是属于个人的调性。提到沈从文便会想到他的《边城》,小说中有着浓浓的湘西风情,这也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湘西人是纯朴的、善良的、正直的。《边城》宛如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让人向往,尤如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船、一塔、老人、翠翠、黄狗。亲情、爱情、友情在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人生形式是建构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的,这便是民国初年的湘西。
(二)乡村生活体验
沈从文在《从文自传》提到自己出生、求学、从军历程,凤凰、辰州、湘西、沅水等也成了他作品中的地理标签。他的作品有着真和美的特征,这主要源于他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生活就是一本大书,他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在体验中书写文字。沈从文在湘西出生成长,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一些侵入骨髓的记忆深深影响了他,正因为作者有这个生活体验,写的东西才会如此感人和传神。
(三)语言富有诗意美感
语言是小说重要构成元素,沈从文的小说语言很美、很干净也很有诗意和美感。他的语言浸透着湘西的山水,在独特的人物风情的熏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身份相符也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爷爷与翠翠的对话,通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的个性凸现出来。如《丈夫》中老七的丈夫与水保的一段对话,把丈夫乡下人的纯朴、小心、对城里人崇敬特性表现了出来。但水保临走时说的一番话,突然发起恼来,“是呀,是呀,你知道我是丈夫,你却对我嘱咐让我妻子千万等着他来,让我带这种话,我是什么呀?……”木讷之后的恼怒意于言表,年轻人有了屈辱的感觉。当他最后“像小孩子那样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把男子的彻底醒悟就表现了出来。由语言把人的想法就体现了出来。
二、题材富于变化
(一)由“乡村”到“都市”
沈从文成名于乡村题材,如湘西系列,可以称得上是地方风情小说,这其中以《边城》为代表,这类题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地域因素明显,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而《八骏图》则是描写都市生活,即大学教授的众生相,这是沈从文创作题材的重大转变,也是他在青岛大学任教时写的一部作品,从叙事来看,也是生活的呈现。这也包括《虎雏》,以“我”对小兵的改造为线索,引出了人的本性问题,外表与内在的不一,不能太相信人的外表否则会受到惩罚。但总的来看,沈从文写都市小说的成就远远比不上写乡村写湘西。
(二)乡村生活里的“无奈”
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也并非全是田园牧歌式的世界,也有悲剧,有无奈,也有对底层劳动人民愚昧无知的揭露。比如《边城》中天保大老溺水悲剧,有殉情的意味。还有二老的出走,翠翠的等待,这也是一种无奈,当然了这是作者小说叙事结构的需要,给人留下悬念。《丈夫》也是如此,年轻的丈夫把妻子送到船上做船妓,在当地竟习以为常,这是蒙昧的表现。事实上看这是生活所迫,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当然了丈夫最后也醒悟了,为了男人的尊严,携妻回家。《菜园》中的母亲,本来和儿子一起经营菜园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是唯一的儿子却参加了共产党,后来儿子、媳妇双双被杀,作为母亲来讲,这是家庭悲剧,也是一种无奈。后来菜园被占,母亲自杀,这是对生活彻底失望。
(三)从“赞美”到“批判”
无论《边城》还是《萧萧》或《从文自传》,这些作品中都包含作者对出生成长地湘西的怀念,故乡对于文人来说都是温暖的地方。地方发生的人和事都让他回味,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是纯朴善良的,作品中赞美这些风土人情,但作品中对一些愚昧的落后的存在也进行了批判,如《萧萧》就是对童养媳这封建遗存进行了批判,文中也写到女学生代表现代文明,萧萧则代表封建传统,是现实的隐喻。两种文明进行了碰撞,很显然作者是对封建传统持批判态度的。还有《虎雏》作者的自我批判,《八骏图》对他人的批判,都是风格上的转变。
三、浪漫主义叙事风格
(一)景物描写
沈从文早期的作品,比如湘西系列有着浪漫主义叙事风格,有散文化的画面感,大量的景物描写让小说富于诗情画意,这是作者的一大写作特色。比如《边城》中“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散文化非常明显,这样写的好处让读者有了直观的印象,有美的享受。借景抒情是散文的写法,景物的描写在小说中的使用则可以增添叙事美感,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现代小说创作中这种写法也常被运用。
(二)人性描写
对人性的揭露体现在沈从文的后期作品中,如《八骏图》中对8名教授的讽刺。一改他文字平淡却意味隽永的风格。小说以小说人物来写小说人物,以书信穿插其中,不拘一格,将人性深处的丑恶揭示得淋漓尽致。还有《虎雏》,作者为小兵的外表作迷惑,相信了他,进而留下培养他,最终被现实所欺骗,对人性进行了揭示,对自己也进行了批判,得出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结论,还有《丈夫》中的丈夫,《三三》中的三三母女等都通过具体的事来对人性的揭示,还原为人本来的、最原始的东西。
(三)超越现实
从沈从文前期的作品来看,有对湘西人和事的赞美,但也有怀旧的,伤感的成份,但给人感觉有超越现实的感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内战、匪患、三座大山……,可是他的作品中的世界却呈现出安静与祥和,社会秩序井然,比如《边城》、《菜园》、《从文自传》等,即使是写《丈夫》这样的作品,也似乎没有发现基层无法生活的感觉,没有阶级的仇恨感,阶级性不明显,不像鲁迅、矛盾等人的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地揭露。从这个角度看,沈从文的作品有超越现实,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单位:泗阳县税务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