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领航黄梅戏的政协委员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 朱泽云

秋天的黄昏美艳怡人,太阳的余晖温馨可羡!

当我走近原泗洪县政协委员、黄梅戏“严派”传人种爱萍的时候,我感受到她正如一轮秋天黄昏的太阳。

城南社区里,传来悠扬悦耳的黄梅戏及伴奏声。

我好奇地推门,看到八九位五十多岁的女士正有板有眼地演唱黄梅戏,六七位伴奏的老师中,有一位年龄较大的女士坐在中间偏前,精神饱满,有节奏地敲击扬琴。下课后,学员围在她身边聊天,得知她就是黄梅戏老师种爱萍。

我问:“您现在行走不便,为什么不在家过安逸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她说:“我在协会里过得充实又开心。离开舞台,若再离开协会,我的生活就会枯燥无味。我都77了,路还有多长?把黄梅戏带下土也是浪费。泗洪这么多人想学黄梅戏,我就趁现在还行,教她们呗!我也想让黄梅戏成为我们地方特色。”

我被她传播黄梅戏的执着态度、热情和乐于奉献的情怀折服,想进一步走近种老师。于是,登门拜访了她。

从交谈和查看她现有的资料,知道她热爱演艺、敢于创新、热爱家乡、忠诚事业,为推动地方文艺事业的发展付出很多心血。

最小的省劳模

“苏北的小严凤英”

种爱萍生于1943年,14岁考入泗洪京剧团成为一名小演员。

1960年,她有机会进入淮阴地区京剧团,却留下做泗洪新组建的黄梅剧团演员。因勤于苦练,演唱俱佳,出演《天仙配》《女驸马》的主角引起轰动,声名鹊起。1960年5月,17岁的她,成了全省最小的劳模。她出席了省文教群英会,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为提高黄梅戏质量和自己演艺水平,她前往安徽黄梅剧团购置道具、剧本等,师从“黄梅宗师”严凤英,并婉拒挽留而返乡。按照老师的指导,她不断历练,演艺水平得到提高,带动泗洪黄梅剧团向更高水平迈进,产生了社会影响,家喻户晓,她也有了“苏北小严凤英”之称。

1975年,做了黄梅剧团业务副团长后,在无导演和剧本的情况下,背地里吃了好多苦,付出很多心血,编导剧目,在外看过一场戏,就回来改成黄梅戏。《哑女告状》就是她看过同名淮剧后自己设计唱腔和动作,一个多星期拿出来上演的,多次获表演奖、导演奖。她自导自演的《打金枝》《我是公社小社员》和《天仙配》,由省电台录音对外播放。

立足政协抓演艺

推介泗洪立新功

她从1983年10月成为泗洪县首届政协委员开始到1998年1月,连续六届当选泗洪县政协委员,且任四、五、六届常委。

做政协委员和常委,该做些什么呢?

她说,我们就是为党着想,参政议政,提议案;主要是立足文艺事业,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泗洪,扩大影响;丰富群众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她这么说,也这么做。

改革开放后,黄梅剧团的命运就由身为业务副团长的她来把握了。为不坐吃山空、坐以待毙,她开始杀出血路到外拼,带领剧团闯苏中。

在扬州,与上海来演出的徐玉兰团队相遇。剧团人员吓坏了,心想,徐玉兰因演贾宝玉而家喻户晓,我们的演出能有观众吗?包场的合同已签定过。看来只能自认倒霉,贴血本拔腿吧!可要走还没有租车的钱。她决定演出。第一场是她主演的《天仙配》,由于设备较先进,她从云端飘然下凡,酷似仙女,引起半场观众阵阵喝彩。一传十,十传百,接下来,两场《天仙配》,三场《女驸马》,三场《牛郎织女》,场场爆满。徐玉兰听说农村小县城的演出竟能如此轰动,前来观看,不得不佩服种爱萍团队的演出,私下与种爱平进行切磋。于是,她声名远扬,演遍了苏中苏北各地。

在盐城,她看过上海演出的淮剧《哑女告状》后,立即编排黄梅戏《哑女告状》。一星期后,就在盐城演出,超过了上海淮剧的效果。

在建湖的时候,正赶上计划生育宣传月,她们在正常演出的空闲,排练《合家欢》。她开会说,现在是我们复兴的好时间,这个戏必须一个星期上演。

队员们都有畏难情绪。她严厉地说,我的台词最多,我会,你们谁不会我就要处罚!果然,如期上演,在建湖不停演一个月,提高了泗洪的知名度。在票价只有二角五分的情况下,赚七万元凯旋。

在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时,她又编导现代戏《蝶恋花》《江姐》《喻尊霞》等并担任主演,连续8天没有回家,使剧目及时演出。

1996年,泗洪首届螃蟹节。种爱萍竭尽全力做好演艺和服务工作,还让黄梅戏大腕黄新德、马兰前来登场献艺助兴。此次活动中,作为政协委员的她被县政府评为“有功个人”。

耄耋之年传黄梅

紧随政策做宣传

她退休以后,仍恋政协使命,不忘文艺工作者职责,宣传党的政策,发挥余热。

2006年夏,她与黄梅戏爱好者自发组建“泗洪县黄梅戏协会”。2009年起,她利用老年大学阵地办黄梅戏培训班,一年两期,每期50人左右。2015年得到城南社区支持,成立“城南社区艺术团”,协会有了稳定的活动场所。2016年7月,因脚踝骨坏死,让学员抬去上课,是名副其实的“德艺双馨”。

协会坚持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原则,以黄梅戏为主,融入曲艺歌舞,到城乡社区演出,做党的喉舌,为新时代服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如在扫黑除恶和公共空间治理中编排的《老两口拔菜园》等都受到市民的喜爱。

她还把文艺送进课堂,在育才学校做免费艺术培训。

2017年,她带领团队举办全国三省一市18个文艺团体百名黄梅戏爱好者参加的联谊会,宣传了泗洪,推动了黄梅戏的发展。

种爱萍把余热抛洒,使泗洪黄梅声声,温暖了一方天地,灿烂了一个世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