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跨越,必须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如何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回报率,真正实现市场化、实体化、效益化,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要推进国有企业职能转变,促使国有企业肩负起“为国有资产增值、为大局服务、让百姓满意”的责任,切实承载“调节市场、引领产业、托底经济”的功能。要厘清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真正市场主体。通过突出重点,狠抓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为现代企业发展积累更多宝贵经验。
强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跨越,必须毫不动摇深入推进绩效考核评价改革。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作为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与否,关乎着能否更全面、更系统地监测评价和考核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于各地而言,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则是调整自身发展方向的“指挥棒”。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必须紧跟步伐。首先,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眼宏观、微观、横向、纵向四个维度,统筹设置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其次,要立足市情、正视差异,根据各县(区)和单位条件、禀赋、职级等不同情况,合理设置绩效考核分类标准,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再有,要按照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分年度进行量化、细化,科学、精准考核,设置先进奖和蜗牛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价、晋升、任用的重要依据,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落实到位。要通盘考虑,以绩效考核评价改革为引领,打破种种体制机制藩篱,真正实现多维度、差异化、精细化考评,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带动体制机制创新掀起新热潮。
强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跨越,必须积极主动深入推进科技人才领域改革。“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今世界,谁拥有了人才,谁能充分释放人才的创造力,谁就赢得了竞争优势。而积聚和吸纳人才,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赢取优势技术,科学的体制机制是关键。近年来,抚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技强市战略,着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打造了北京大学抚州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抚州分中心、中科院抚州数据研究院以及各类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形成了爱才护才的好氛围。然而,需要清醒地看到,时下的抚州依然存在智囊缺乏、信息匮乏的问题,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成为留住人才的阻力,技术要素制约着产业升级,需要一场深刻的科技人才领域改革。要抓住关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扎实推进信息、人才、技术“三大畅通工程”,以科技人才领域改革带来的强劲“动能”,大幅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势能”。要用好现有各大创新平台,持续提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质量和层次,积极加强政策、信息、技术交流,打破信息壁垒。要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的人才政策,实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一单清”,推行柔性引才模式,破除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引进来后,无后顾之忧地留下来。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建立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领军人才、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中来,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探索完善“揭榜挂帅”制度,让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充分涌流,激发创新创业创造的强大活力,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和抚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强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跨越,必须持之以恒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于企业而言,营商环境是生存发展的土壤;于城市而言,营商环境是软实力、竞争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能够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稳定投资者预期,广泛聚集经济资源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效率提高、动力提档的重要抓手。唯有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迸发市场主体活力,刀刃向内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能倒逼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着眼长远,营造“四最”营商环境,在江西建设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中走前列。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聚焦“松绑放权、公平竞争”和“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标准市场体系,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保护好市场主体,让企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充分回应社会关切,将财政资金真正花在刀刃上,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营造更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
迈入新发展阶段,必须面对各种新机遇新挑战,只要我们心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信念,笃定前行,定能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跨越。本报评论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