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抚州日报A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城县认真做好规定动作、做优自选动作、做精创新动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面铺开、走深走实。”近日,南城县委书记彭银贵接受专访时说道。

就如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创特色,彭银贵说,南城县重点在“三度”上下功夫:一是提升“学”的精度。针对不同对象分类施策,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比如,针对在职领导干部,采取个人自学、集中研讨学等方式;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选派19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企业既讲党史知识又讲惠企政策;针对农村党员,通过主题党日集中学以及智慧党建

APP和微信平台自主学双管齐下;针对在外流动党员,通过搭建学习交流群交流学、“红色包裹”邮寄学和党员自主学等方式,确保全县574个基层党组织和14949名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二是拓展“悟”的深度。充分依托赵博生烈士纪念馆、黄狮渡大捷指挥部、战壕群遗址等红色阵地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现场听红色故事、上红色党课。目前,各红色基地共开展活动600余场,受众人群3.5万余人次。三是强化“干”的力度。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1—7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25.7%。新签约“20”项目2个,新开工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8%,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34.6%,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户。

在谈到如何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时,彭银贵介绍道,全县共梳理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8528件,目前已完成8451件,完成率达99%。一是诚心向群众问需求。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夜访夜谈”活动,针对农户作息时间,镇、村干部利用夜间休息时间主动上门入户了解情况、征询意见、解决问题。目前,全县1800余名镇村党员干部已夜访群众5500余户,为民办实事100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二是真心对群众亮承诺。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梳理县级领导任务清单50条,按照“亮身份、亮任务、亮措施”的方式,列出为民办实事的承诺事项。三是用心为群众办实事。通过创新政务服务导办帮办代办制度、试行“犯罪嫌疑人家属告知”制度、设立党群服务驿站等,集中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和身边小事。

对于如何运用好红色资源优势,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彭银贵表示,南城境内红色资源丰富,现有红色资源39处,下一步将深入挖掘、充分利用,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保护好红色阵地。安排工作组对境内留存的战壕碉堡遗址群进行实地勘察、现场拍摄存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保护措施。二是编纂好红色书籍。在出版发行地情书籍的同时,编撰好《南城县红色故事集》《中共南城县历史1978—2012》(三卷)。三是讲述好红色故事。从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中提炼出《粟裕南城负重伤》《斗争到底的周忙牙》《宁元勋舍生取义》《赵博生血洒长源庙》等红色故事,并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

彭银贵表示,下一步南城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实。一是力促工业发展开新局。大力实施工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确保到2023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常规工业税收实现“三年翻番”。二是力促乡村振兴谱新篇。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坚定发展中药材种植、麻姑米、特色水产、设施蔬菜等产业。同时,依托上市公司荃银高科,着力打造全国制种基地。三是力促生态环境焕新颜。把修复抚河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抓好小流域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立体式推进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等专项行动,确保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四是力促作风建设树新风。坚持问题有解的思维和问题必解的担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主动想事、用心做事、见事管事、绝不推事”。罗鑫通讯员元明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