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城管局立足职责使命,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实践,与抚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从最急切的需求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截至目前,该局共为群众办实事300余件,先后收到18面群众、商户、企业赠送的感谢锦旗。
加装路灯照亮居民回家路
家住老剪子口工商银行附近巷子里的居民,看着巷子里新安装的路灯喜不自禁,居民们再也不用为晚上出行而犯愁了。
“由于这里建设时间比较早,没有物业,路灯年久失修,居民们在晚上出行一直处于‘摸黑’的状态,这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住在这里的老人、小孩,夜间走路很不安全,因此在巷子里增设路灯是很多居民的愿望。”市路灯管理所所长阮誉发介绍,今年,市城管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安装路灯工作作为一项便民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点工作计划,并立即部署安排。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与传统路灯相比,具有安装简便、节能环保、外形美观、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截至目前,市城管局已完成25处无物业小区、城中村共45盏马路弯灯和72杆路灯的增设工作。
夜幕降临,巷子里路灯亮了起来,居民的心也亮堂了。一盏盏路灯点亮居民回家路,也温暖了居民的幸福生活。
修复市政设施为民解忧
“您好,有困难找城管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事可以帮到您?”
“您好,我是原汽配宿舍居民,因为下大雨,我们宿舍的下水井堵塞了,麻烦帮忙处理一下。”
“好的,我们尽快安排人员到现场……”
走进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城管服务热线接线员正在接听市民的求助电话。原汽配宿舍属于无物业老旧小区,由于兴建时间长、基础设施破旧,时常出现下水井堵塞、污水横流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接到求助电话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第一时间通知市政设施维护人员前往临川区原汽配宿舍抢修,考虑到施工对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施工前该局张贴了施工告示,同时组织施工人员采取“日夜作战”的方式,迅速修复排水渠和路面。目前,该工程已顺利完成,解决了周边居民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该局共计出动维护人员2480人次,帮助8个无物业小区维修疏通粪井、化粪池73座,疏通管道420米,抽粪13车,外运污泥130立方米。为最大程度减轻汛期城区洪涝水浸险情,该局今年还加大了对地下管道、雨水口的清疏力度,共清疏雨水口10034个次,疏通下水道5891米,修复检查井、雨水井222余个,更换检查井、雨水井盖995个,维修沟盖板43块,新建下水道600余米,修复路面4768平方米。
整治乱象提升城市品质
位于迎宾大道与伍塘路交汇处的三盛中央公园小区,曾经小区内杂草丛生、绿化带被改造成菜地、垃圾随意堆放、车辆任意停放。而如今,小区内花草相依、车辆停放整齐、路面整洁干净,业主们纷纷为小区环境点赞。
“抚州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是如今市民对抚州城市环境的一致评价。穿行在市区街道、公园、社区的各个角落,你会惊讶地发现,很难找到一处暴露性垃圾。如今,道路两侧绿树掩映,垃圾清运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环卫工人认真地清扫着道路。
针对商圈地段乱占道、夜市烧烤占道扰民、扬尘污染、小区内乱搭建乱种菜、农贸市场管理等群众投诉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市城管局集中力量,持续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环卫人员18900余人次、电动保洁车及手推车5560余车次、大型作业车辆43000余车次,清理卫生死角10000余处、各类垃圾1400余吨,清洗公厕污迹约4500余处,修复公厕设施3570余处,清洗主次干道5100余平方米,清理绿化带枯枝等135吨,清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摆乱卖1220余起。
同时,为提升主动服务群众水平,该局分别在体育中心、陆象山大道、赣东大道浦发银行等路段设置城管驿站13个;推出了“有困难找城管”24小时服务热线:7889789,目前受理解决问题70余件;建设完成了6座“红绿灯”惠民遮阳雨棚和5座智能化公厕,并设置了公厕便民中心;规划设置临时销售西瓜棚24处,摊位164个。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市城管局把着力解决群众困难、落实群众诉求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下足“绣花”功夫,提供有温度的城管服务,从细微之处温暖人心。吴建华本报记者胡梦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