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担当实干谋新篇昂首阔步开新局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抚州日报A版
临川区上顿渡安石公园临川区乡镇举办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丰富群众生活仲夏时节,临川处处涌动着生机和活力,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正扬帆提速,一批批美丽乡村实现与特色产业同频共振……今年以来,临川区以更大的胆识、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大干苦干,全力推进工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走出了一条符合临川实际的跨越式、赶超式高质量发展之路。数据见证赶超:2021年1—5月,临川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6.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13.62亿元、增长4.4%,税占比为82.3%,比上年同期的73%提高了9.3个百分点。预计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荣誉激励奋进:临川区荣获2020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荣获2017—2019年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县(区)、全省首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区)、全省2019年度棚改成效明显县(区)、2019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称号、2019年度全省信访“三无”县(区)、江西省双拥模范区。工业领跑

经济提速进位抚州联创电子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制作电子屏恒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忙着赶制消防喷淋当下,临川工业发展形势喜人,招商引资强势开局、项目建设势头强劲、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这得益于近年来临川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全力服务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在才都工业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一期落户企业基本投产,高新科技产业园二期、智汇产业园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产业园平台建设基本完工;在抚北工业园区,盘活了广银铝业、四海纸业等11家企业,恒吉集团、自立环保正加快技术改造、扩能升级……工业强则临川强,工业兴则临川兴。该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园区、城区、农村为平台载体,以“实施工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为抓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化危为机,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连续下发了《临川区工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临川区鼓励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临川区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智能制造实施方案》等5个促进工业发展文件,同时组建13个工业招商团队和1个农业招商团队,深入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瞄准全国500强、行业50强和央企、上市公司,以“5020”项目为重点,全力吸引一批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扩张和带动潜力足的高科技企业进驻。今年以来,该区实际签约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5020”项目3个(总投资50亿元的万向新元50智慧产业园项目、投资21亿元的贵金属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20亿元的临川机电产业园项目)。完善功能

擦亮城市名片临川智汇科技小镇会展中心临川区党建文化园临川区上顿渡才子大桥翻开临川过往篇章,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蜕变: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城市路网四通八达,公园河道美景如画……,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无一不传递着区委区政府民生至上的温度。如今的临川区城乡变化日新月异,上顿渡城区实现了美丽蝶变。2020年,该区围绕实现“两年上台阶”目标,实施了总投资36.7亿元的44个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新建城区道路6条,实施道路白改黑及拓宽改造7条,打通了一批“梗阻路”。特别是随着学成路及抚州大道、才子大桥的建成通车,无论是临川通往市中心城区,还是河东通往河西都更加方便快捷。建设了一批强功能补短板的市政公用设施,完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铺设污水管网25.4公里,棚户区改造涉及1500户、22.6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个。城东、河西片区开发全面提速,“一河两岸”提升改造历时三年全面完成,党建文化园、文化中心、临汝书院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东华理工大学新校区房屋征收在较短时间内全面完成,城南新区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城南新区建设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了城区环境整治、生态绿化修复、拆违拆临和“全民洗城”等行动。全市首个党建文化园已基本建成,一个崭新的、与市中心城区行政中心新区同档同质的城东新区仅用一年时间拔地而起。华灯初上,一河两岸的灯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路边错落有致的绿植生动地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临川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着手,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精致城市品质内涵和形象魅力,通过实施一系列绿化亮化工程,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兴建公园,还绿于民,做靓城市“高颜值”,彰显城市的宜业宜居品质。如今的临川,干净卫生、街景亮丽,社区完善、文明和谐……许多市民不禁感叹,这些新气象让“年轻”的临川区愈发有魅力。乡村振兴

夯实农业基础临川区罗针镇华宸农业竹荪菇临川区龙溪镇金坑村竹荪菇种植基地临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红心猕猴桃挂满枝头临川是农业大区,素有“赣抚粮仓”之美誉。优质粮油、绿色蔬菜、健康水产、生态畜牧、休闲观光等五大产业风生水起。

近年来,该区紧紧抓住“产业兴旺”振兴乡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充分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两特一游”产业,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精准定位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全面升级。2020年,该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3万亩,总产量达11.8亿斤,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生猪生产逐步恢复产能,生猪出栏33.3万头,生猪存栏25.2万头,母猪存栏2万头。种植优质稻50万亩、蔬菜17万亩、中药材14.8万亩、水果10.05万亩。仙盖山景区成功创评4A级景区,华宸农业、民生科技、灵隐山等龙头企业加快扩能调优,总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翻番。利用乡镇现有资源条件开展招商引资,新引进投资6亿元、年出栏2万头肉牛的犇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和总投资13亿元、年出栏60万头生猪的上市公司正邦集团商品猪生态养殖及育养屠宰一体化项目落户。大力开展“赣抚农品”品牌创建,创建“赣抚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4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定总数达118个。

为了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临川区聚焦“七改三网”建设,全面消灭了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收入过10万元的行政村达266个,并对337个省级村点新农村进行改造,受益农户达1.8万户、近7万人,农村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精耕细作

绘就民生画卷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临川区的“民生答卷”上,写满了临川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临川区民生支出达54.7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4.3%,最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临川二小新校区、临川三中老校区改扩建、河西学校等陆续投入使用,新增城区中小学学位7500个,2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完成建设,27个民办园转为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56%,有效缓解了因学龄人口不断增长造成的学位紧张问题。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新院区加紧装修,并与上海、广州等地医学专家合作开展共建重点医学学科工作。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布局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点276个,实现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服务工程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一次次大规模的倾力改建,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一次次强有力的创建发展,使临川茁壮成长。

只争朝夕,乘势而上。临川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胡琪蓉特约记者章晋辉(本版部分图片由余华生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