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市一户一位“法律明白人”、乡村普法行动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成立工作室,免费开展法治培训390多场,出黑板报、自编打油诗、创作小品、发宣传册,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法;他扎根基层,36年如一日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主持调解矛盾纠纷240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62件,调解成功率100%。他就是崇仁县礼陂镇法律服务所所长、普法办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黄寿孙。因为成绩突出,他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评为2020年度法治人物。
用耐心为村民解难题
面对当地百姓大多法律意识淡薄、遇事讲“蛮”不讲法的实际。退休后的黄寿孙成立“黄寿孙人民调解工作室”,积极培养一户一位“法律明白人”,引导广大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耐心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用实际行动解群众“燃眉之急”。
“调解邻里纠纷、各家矛盾,需要足够的耐心。”黄寿孙说。多年前,礼陂镇左坊村李老太四个儿子不赡养老人,老人向黄寿孙求助。黄寿孙立即来到老人家调解,没想到碰了壁,老人的儿子叫他不要多管闲事。不服输的黄寿孙回到家,换上制服,带好证件,叫上村干部再次来到老人家,正气凛然地对老人儿子说:“人凭良心,树靠根。你们不养母亲,等你们老了,子女也不愿意养你们怎么办?”经过前后四次调解,老人的四个儿子认识到了错误,纷纷承诺给老人提供生活费,老人得以安享晚年。
“不瞒你们说,我也受过委屈,但我化委屈为动力,用行动让村民心服口服。”黄寿孙说,该镇红星村一村民卖稻谷,买稻谷的人收了稻谷还未付钱便突发车祸死亡,因为买卖双方是熟人,没有字条等证据,买稻谷一方的家属不承认欠款。该村民提着礼物来找黄寿孙,黄寿孙婉拒了他的东西,却被对方误以为要送钱才肯帮忙,还到有关部门告了黄寿孙一状。把委屈放在心里,黄寿孙不辞辛苦四处走访寻找证据,最终找到证人,免费帮村民打官司要回了卖谷钱。
用爱心呵护下一代成长
“中小学生是革命的接班人,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黄寿孙说。
2017年,黄寿孙被评为“江西好人”,获得3000元奖金。但黄寿孙把奖金全部捐出,资助当地九名贫困学子。不光自己掏腰包,黄寿孙还动员身边的人也参与到关爱下一代工作中来。2015年,黄寿孙组织成立帮教小组,与贫困家庭学子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他自己出资,并动员社会成功人士、企业家捐出8万多元钱,全部用于资助礼陂中心小学20名贫困家庭学子。
在黄寿孙工作室的墙上,有近五十面锦旗,一面锦旗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黄寿孙指着一面写有“维护特困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神”的锦旗说,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个农村女孩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因为家庭变故,村民黄兴龙老两口80多岁了,仍需抚养孙子和孙女,生活过得十分艰难。黄寿孙看到其孙女学习刻苦上进,每年都资助四五百元给女孩买学习用具。去年,在黄寿孙的关心和帮助下,老人的孙女考上了大学,黄寿孙仍然每年资助其800元。
“黄所长是我孙女的恩人,教导我孙女许多做人的道理。”黄兴龙老两口逢人就夸,并给黄寿孙送来这面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用真心为企业办实事
“天上雷公,地下母舅。因为他做事公平公正,总能一碗水端平,所以我们都很信任他,叫他‘老母舅’。”红星村的一位村民向记者解释黄寿孙“老母舅”一称的由来。不光是对村民,对外地来礼陂投资的企业家,黄寿孙也一视同仁,公正无私地提供调解服务。
福建客商郑春林2018年到礼陂镇开办了新型建材公司,在扩大经营规模的过程中占用了老百姓的土地,产生了矛盾纠纷,企业代表和村民请来黄寿孙做调解。炎炎夏日,三十八九度的高温下,黄寿孙带着双方当事人一起去实地测量土地面积,前后共去了五六次,最终实事求是地按实际面积制定出让双方都认可的赔偿方案,18户村民在赔偿方案上签字盖章,成功化解了企业和村民之间的矛盾。这件事情顺利解决后,黄寿孙“真心帮人、公正无私”的美名传遍周边,吸引了不少客商来镇上投资兴业。
“黄所长真心为老百姓办了好多事,解决了好多问题,我们打心眼里感激他。”走在礼陂镇的田间地头,问起黄寿孙,人人都赞不绝口。
新的一年来临,78岁高龄的黄寿孙依然奔波在路上。
“我希望有那么一天,老百姓人人都能知法、尊法、守法、用法,那我就完全放心了。”这是老人的新年心愿。实习记者廖丽文本报记者范文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