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虎脑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抚州日报A版
高虎脑,地处广昌南部,距县城33公里,坐落在驿前镇贯桥村的东北面,是贯桥村的后龙山,形似昂首蹲坐的猛虎,因此,世世代代居住在山下的百姓就称它为“高虎脑”。

高虎脑地形险要,层峦叠嶂,扼控着广昌到石城、瑞金的咽喉要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红色首都——瑞金北部的重要屏障,在战略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里曾经展现过在中国革命历史长剧中雄浑悲壮的一幕。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十分关键的一场激战——著名的高虎脑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1934年4月28日,广昌保卫战失利后,敌军气焰更加嚣张,继续以重兵向广昌以南的中央苏区腹地推进,企图在8月份进占红色首都瑞金。形势异常严峻,因而引发了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为了掩护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红三军团奉命在广昌南部布防,万余红军指战员,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克服了人少弹缺、天气酷热等各种困难,利用高虎脑的特殊地形,英勇杀敌,浴血奋战,抗击着国民党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和六万之众步兵“羊群战术”的轮番冲锋。红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强坚守,英勇抗击,血战三天,终于取得了高虎脑激战的首次胜利。

1934年8月5日至7日,高虎脑战斗打响。每天拂晓,十多架敌机带着滚雷似的轰炸声飞来。敌机丢下的炸弹,像一大群乌鸦飞坠在阵地上,顿时高虎脑阵地立即陷入一片烟火的海洋中。接着,敌人又以密集的炮弹向高虎脑阵地猛烈炮击。之后用“羊群战术”的密集队形向红军阵地发起冲锋。如潮水一样涌来的敌步兵,在高虎脑左右两翼二十几里的山坡上,像蚂蚁一样摩肩接踵地蠕动。

红军为了节省子弹,按照战前规定射击距离,沉着应战,耐心等待。敌兵很快进入了红军的射击距离以内,重机枪粗犷的声音突然呼啸起来,随后轻机枪、迫击炮也响起来。红军火力虽然很猛烈,可是还不能完全制服敌人的集团冲锋,尽管不少敌人倒下了,但活着的还是一股劲的朝上涌。当敌兵冲到鹿砦前,冲在最前面的敌人突然尖叫起来,原来走进了红军早已布好的防御设施地带,踩上了埋设的地黄蜂和竹尖。敌人后面的大部队,大概因为眼看快到红军阵地,只顾朝前冲,从倒下的人身上踩过去,于是一批紧接一批滚跌下来,嚣张的冲杀声立即变成了凄惨的嚎叫。最后,敌人终于支持不住了,活着的不得不狼狈地滚下山去,在高虎脑阵地前面,只有留下数以百计的尸体。

敌军进攻高虎脑的炮火一次比一次更凶猛、更疯狂,恨不得用炸弹把高虎脑炸翻过来,红军阵地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红军指战员伤亡甚重。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又开始以更大的规模向红军阵地进攻。甚至在一些较为狭窄的山坡上,敌人就摆上一个团的兵力,采取方阵集团冲锋的队形,向红军阵地进攻,然而红军的炮火较弱只能杀伤部分敌人,遏制不了敌人的进攻。因此只能短兵相接,与敌近战。当敌人冲到红军阵地前沿时,红军个个如离弦的箭飞快地跃出工事,同敌人展开肉搏战,这时阵地很少听到枪声,敌我双方共有近千人混战成一团,敌人冲上来,红军杀下去,又攻上来,又杀下去……一天有七、八个回合,每次拼杀就有一个多小时之久。

红军在高虎脑阵地血战了三天,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阻击了六倍于我的敌军的猖狂进攻,高虎脑阵地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8月7日下午,红军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奉命撤出高虎脑阵地。

战后,全体战士群情激昂地唱起了刘志坚创作的《祝捷歌》:“高虎脑战斗,我们胜利了。打垮了蒋介石六个主力师,我们百战百胜,真是无敌的红军。顽强守备,英勇抗击,继续发扬英勇精神,胜利属于我们!”

高虎脑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最为激烈残酷的一仗。敌人投入6个师的兵力,倾泻在红军阵地上的各种炸弹2000多发、手榴弹5000多枚,各种子弹如飞蝗。红军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顽强抗敌,共打死打伤敌人4000余人,其89师遭受重创,完全丧失战斗力,被迫退出战斗。敌军自称是“进剿”以来未有之牺牲,红军在这场激战中也牺牲1315人。(本文由市地名办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