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岗,位于广昌县城中心西南3公里,海拔233.4米,因山石呈黑色,故名。山上灌木、松柏葱茏蓊郁,每逢春季云雾缭绕,笼罩山岗,时隐时现,十分壮观。每年春暖花开时,山上的杜鹃花争相竞放,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清同治六年《广昌县志》记述“因石色元色,壁立层霄,春时云气回旋,色常变态,皆自山中吐出,居人以为庆瑞”,故有“乌石春云”之称,为古时广昌十景之一。乌石岗东、北两面可俯瞰县城和旴江,东西两面是悬崖,南北二端接丘陵,三官殿与乌石岗南北相对,206国道从山岗东面通过。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中,著名的广昌战斗指挥部就设立在乌石岗。
1931年,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继富田、白沙、中村三战三捷之后,中央红军为扩大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果,趁势向东横扫。以毛泽东委员为总书记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于5月26日晚到达广昌苦竹街,住在包家祠,连夜召开总前委第二次会议,研究作战计划。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林彪、蔡会文、罗荣桓、罗炳辉、郭化玉等参加会议。会上决定改变攻打南丰的计划,集中大部分兵力进攻广昌,由红一军团担任主攻,兵分三路,对敌人形成三面夹击的态势。
5月27日凌晨,红四军和红十二军根据总部命令,分别派一个团先行出发,包围敌人,使敌人来不及逃跑。红军先头部队经过几个小时的急行军,在天没有亮的时候到达县城附近离敌外围工事不远的地方,并立即沿山沟田墈跳跃前进,从西、南、北三面悄悄把县城包围起来,等待战斗命令。
大约吃早饭的时候,红军大部队先后到达,开始向敌人发起进攻,敌人在红军凌厉攻击下支持不住,只有步步后退。当红军逼近城边时,战斗又骤然激烈起来。敌人依靠厚厚的土墙,凭借地堡、壕沟、屋角等掩体拼命放炮、打枪阻挡红军。红军反复冲锋,然而一次次都被敌人炮火顶回来,打了整整一上午,红军仍被阻在城外,伤亡很大。
下午两时许,毛委员听说攻城战斗打得十分艰苦,就和朱德在乌石岗制高点,观察战场形势。毛委员俯视了一会,沉思片刻后,叫传令兵命令各部队暂停进攻。接着,毛委员召集军以上干部在乌石岗指挥部开战地紧急会议,重新研究攻城策略,并根据毛委员的主张,改各路强攻为合力总攻,尽快为红军下一步行动打开通路。
下午3时,红军向敌人发起总攻,总预备队红三军团全部和3000余人的广昌独立营、赤卫队等地方武装,全部投入战斗,整个广昌城都笼罩在一片滚滚的硝烟中。城里的敌人被这规模巨大的攻势吓得肝胆欲裂,只好躲在战壕里放空枪,给自己壮胆。
此时,从乌石岗红军指挥部的电台里监听到敌胡祖钰第五师电台的呼救信号。紧接着,又截获到敌人的一份急电:“公鉴:共军主力来攻广昌,现在激战中;又胡师长身负重伤生命危殆,SOS!”这一消息立即在红军中广为宣传。红军指战员听到这个消息,情绪更加振奋,对敌攻击更猛烈。同时,将这一消息通过红军的政治攻势传到敌阵地,使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时,红军战士和广昌地方红色武装从树林里、山岗上、沟岔岔涌出来,争先恐后,冲锋陷阵,杀声震天。正当战士们逼近敌工事前沿的时候,又从乌石岗传来了毛委员的命令:放开一条路,让敌人逃跑一部分。此时城内乱作一团的敌军,趁机纷纷东渡旴江。已经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敌五师师长胡祖钰,由士兵抬着向南丰溃逃。
傍晚时,红军进攻停止,又一次向敌军发起政治攻势。战士们对着敌人的工事大声喊话:“白军兄弟们,你们的师长已经被打死,快投降吧!”“红军优待俘虏!”……于是,从敌阵地上跑来一批一批的投降士兵。
晚上七点,还在乌石岗指挥战斗的毛委员和朱总司令,得悉城内的敌人已经不多了,命令部队出其不意攻进城去,全歼城内守敌,收复了广昌城。至晚上九时许,毛委员、朱总司令率红军总部人员连夜穿城而过,到达县城北面的沙子岭邱家祠宿营。
广昌战斗是毛泽东在乌石岗亲自指挥,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中央红军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广昌战斗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师一个整团,敌师长胡祖钰重伤(于1931年6月3日死于南昌)。广昌战斗的胜利,为此后取得建宁大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由市地名办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