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燕艳
刘剑冰
本报记者
程慧
A赏不尽的湿地美景
受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鄱阳湖形成了“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性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从而衍生了亚洲最大的湿地公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它荟萃了鄱阳湖水、鸟、草、鱼、岛、渔等自然人文精华,是一片远离都市喧嚣的自然纯净世界。
它于2008年规划建设并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2011年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的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自然学校、美丽中国·魅力湿地特别关注奖等荣誉。
A赏不尽的湿地美景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被浩瀚无垠的鄱阳湖环绕,放眼望去,湖面波光粼粼,渔船荡漾,快艇驰骋,游客可在此尽享水上激情。
公园的核心湿地科学园分东西两部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整个公园沉浸在一片绿色当中,内设游服中心、科研楼、室内展示厅、人鱼道、水生植物园、农作物园、天桥、天鹅湖、梅花岛、外湖码头、观鸟平台、观湖长廊、鄱阳居、鸟林等,融山水之灵气于一方。这里还有至孝至烈的鄱湖女神——饶娥。一个普通的渔家女子,因感人至深的行孝故事而流芳千古,巍峨的饶娥塑像已成为鄱阳湖上一道神秘庄雅的人文奇观。
适宜的气候,和谐的环境使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候鸟的栖息地,各种珍禽异鸟群居于此。人工湿地——“天鹅湖”为天鹅提供了一个温暖而祥和的家园,天鹅可以在此地无忧地飞翔;此外,“鹤园”也是一道风景,大树环绕,四周铺有蜿蜒曲折的小径,以方便游客观赏;大雁也不甘落后,齐舞飞扬,尽展风姿……常常引得游客久久驻足!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水的世界,其中的特色景区——人鱼道,使游客行走在水中,傲游湖底,近距离观赏畅游的鱼儿。清新的空气、恬静的环境、美丽的景观往往会使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人们心旷神怡!在这里,游客可以全身心、全方位地体验自然的美,在此过程中,滋养身心。
登上木质天桥,桥上的风景更是壮观,登桥远眺,整个湿地公园内外湖的景致尽收眼底!如果疲倦了,天桥上的长亭、四人圆桌将能解乏,尤其是春秋时节,清风徐来、花香扑鼻,更令人通体舒畅……
享不完的野情野趣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365平方公里的原生态湿地,各种各样的生物自由竞长、和谐生息,是万物向往的绿色家园。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这里的每年十月到来年三月,便成了候鸟的天堂,万羽翔集,百鸟争鸣,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2种,其他保护鸟类近百种,因此,鄱阳湖也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每一片鸟影,鸣奏出绝美鄱阳的恬淡与祥和。
这儿生长着几十万公顷的荻,暮秋时分,随风摇曳,成林成海,如幻似梦;有翠绿丰茂的湖草,把碧幽清澈的湖水装点成草原的镜子,每一行足迹,丈量着地平线的纯净与绿梦。
鄱阳湖生长着一百多种鄱阳湖野生淡水鱼,豪爽的鄱阳人把肉质鲜嫩的鄱阳湖鲜鱼烹成味道清鲜的美味。有特色的“鄱湖三鲜”——“银鱼、凤尾鱼、鳗鲡鱼”鱼,鄱阳三鲜的美名,伴随着鄱阳水流淌了千百个日月。
集候鸟文化、农耕文化、渔俗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于一体的湿地科学园,几乎浓缩了整个鄱阳湖文化的精华,而湿地科学馆的开放,更给鄱阳湖带来了科技的气息。它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湿地生态资源,与湿地人文资源,在人与自然之间搭建起一座交流和沟通的桥梁,成为人文湿地的一道别样风景。
过去的一年,是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丰收年,经过多方努力,旅游产业蓬勃发展。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了阳光沙滩、世华城欢乐海岸等旅游配套项目,开工建设了鄱阳湖大草原体验区、内珠湖堤顶公路改造等项目,“鄱阳记忆”旅游电商街投入运营;此外,公园成功举办了中华龙舟大赛(鄱阳站)、鄱阳湖湿地帐篷观鸟季、“飞跃鄱阳湖”热气球挑战赛、国际湖泊摄影大赛等活动。深入推进与省旅游集团战略合作,搭上了江西旅游“航母”。全年主景区接待游客突破360万人次,增长39%。
今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围绕打造慢生活休闲区目标,积极做靓鄱阳湖旅游门户。启动二次创业,抓住与省旅游集团战略合作机遇,加快推进主景区股份制改造、5A级景区创建步伐;提升主景区通达能力,启动环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西岸旅游公路、鄱莲公路至内珠湖堤顶公路连接线建设;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快速推进鄱阳湖大草原体验区、世华城欢乐海岸二期、鄱阳湖房车营地等项目;高水准推出系列节庆活动,借助省市旅游宣传平台发力,利用微信等新媒体造势,扩大鄱阳旅游关注度和影响力,力争主景区接待游客达到450万人次、增长25%。
这里,有最密集的“湖”、最珍稀的“鸟”、最温柔的“荻”、最诗意的“草”、最多姿的“水”……畅游美丽湖泊、尽享水上激情、遨游湖底草原、观赏候鸟奇观、体验湖泊文明。一湖清水,正恣意流淌,展现给世人美好的风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