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平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书面报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财政总收入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03%,出口总额实现稳中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9.9%,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地完成了年初计划,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提速发力。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持之以恒推进“两光一车”产业发展,晶科能源被国家工信部评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其光伏组件出货量、光电转换效率、毛利率、净利润等4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海康智慧物联网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博能商用车项目一期建成并试生产,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综合试验场项目正式开工。全市标准厂房建设总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2050”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全覆盖。服务业提档升级。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金融、大物流等加快发展。文娱创意中心一期建成投用,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正式开班;顺利举办了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新增国家4A级景区2个,新增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21个,全年接待游客2.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0亿元。干细胞、基因测序等项目进展顺利,恒大·恒和医院及养生谷项目签约落地并加快推进,汉氏联合体检中心建成运营,上饶国际精准医疗中心正式动工。全市金融总量突破7000亿元,全年直接融资3313亿元。上饶数字和金融产业投资集团成功收购上市公司京天利。耐普矿机在深交所上市。印发实施《关于推进物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施意见》,上饶国际综合物流园加快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新农业提质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52.4万亩,粮食产量达到70.6亿斤。全市马家柚、蟹虾、绿茶、河红茶、红芽芋、蔬菜等种养规模达364.9万亩。全市农业园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476家、家庭农场862家。万年鑫星农牧、鄱阳湖米业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婺源县获批国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玉山县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牢固树立“项目为大、项目为先、项目为王”理念,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市3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2.32亿元,占年计划的119.07%;236个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922.83亿元,占年计划109.59%;505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563.09亿元,占年计划的100.08%。投资20亿元以上的在建产业项目36个,总数全省第一。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考评获全省设区市第一名。要素保障跟进到位。项目资金方面,全市共争取中央、省预算内项目318个,资金22.46亿元,其中争取老旧小区资金1.214亿(列设区市第2位);争取PPP专项补助项目资金1895万元(列设区市第1位)。积极做好政府专项债券的申报和发行工作,争取到2020年提前批次专债项目74个,发行金额64.88亿元,占全省的12.47%。主动研究对接国家政策和金融机构投向,谋划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155个,申请贷款494亿元,贷款到位资金32亿元。土地林地指标方面,全市申报了24个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1.7万亩,已获省重大项目专项支持和全省统筹支持省预留用地指标1.1776万亩,争取到5个项目林地指标2675.9亩,保障了重大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能耗替代方面,通过关停并转,全年置换出18.59万吨标准煤能耗,用于替代新上的鼓励类项目,有效控制了区域能耗总量增长。
(三)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步伐蹄疾步稳。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稳步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司法体制、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新组建上饶数字和金融产业投资集团、龙潭湖酒店集团;上投集团发展态势良好,资产总额突破25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城投公司第十位。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我市为全省唯一的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绿色区域。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市本级1087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网通办”;建成了全省第一座智能化政务服务大厅。市、县“赣服通”分厅2.0版本全部上线,527项服务事项实现“手机查、掌上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出台“降成本、优环境”配套措施36条,全年为企业减负146亿元。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招投标推行“报价承诺法”。完成赣东北与上饶供电公司整合。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环保警察改革等。创新活力有效激发。中科院大数据研究院、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中电海康智慧城市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进展顺利。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各4家。获批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3家。引进国家级人才4人。上饶籍教授江风益、汤超、柴立元被增选为“两院”院士。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49万户,同比增长21%。
(四)开放合作纵深挺进。扩大开放攻坚克难。全市新引进省外项目429个,实际进资803亿元。以晶科能源重大项目入区方式申报建设上饶综合保税区工作正式启动。“中欧班列”上饶至哈萨克斯坦开行18趟,海铁联运天天班发车431趟,上饶“无水港”发运集装箱4.48万标箱。区域合作纵深推进。浙赣边际合作加快推进,印发了《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方案》,20平方公里的衢饶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鄱余万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步伐加快,出台了《上饶市支持鄱阳、余干、万年县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行动方案》,助推鄱余万滨湖三县靠大联强发展。三清山机场新开通三亚、济南、贵阳、宁波、重庆、厦门等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全省增速最快。城乡融合更趋一体。中心城区不断扩大,上饶县撤县设区,“一城三区”格局正式形成。全面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八大行动”,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等工作。中心城区开工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335个。老年人综合活动中心、市档案馆、天佑大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2.6公里,建成海绵城市8.3平方公里。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5.4万套,棚改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获批江西省“公交城市”创建示范城市。新建秀美乡村点5043个,提前一年基本完成“扫一遍”任务。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以上,新(改)建农村公厕226座,农户改厕达到7.6万户。积极推行农村宅基地、绿色殡葬改革。铅山获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横峰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德兴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五)生态环境有效提升。综合治理成绩突出。扎实推进河、湖、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八大标志性战役、30项专项行动,关停“散乱污”企业181家,取缔非法码头26座,整治废弃矿山118个。大坳水库水环境治理、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槠溪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快建设。新改建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60公里,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79个。弋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运。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造林12.7万亩。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99.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4.5%。生态创建成果丰硕。弋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玉山县柳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功入选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德兴市纳入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实施范围,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上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列入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我市荣获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第一名。婺源被列为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问题整改成效明显。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行动。重点督查了国家长江办移交我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风顺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水严重超标、鄱阳县哲仁养猪场污染直排、鄱阳县违规占用39亩湖面用于房地产开发等3个警示问题有效整改到位并及时销号,得到了国家长江办的充分肯定。
(六)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脱贫攻坚加快推进。持续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健全防范返贫机制,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全市542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8.4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7%。余干、鄱阳县相继顺利“摘帽”。社会保障积极跟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8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21万人。上饶市城乡居民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保障范围。在全省率先启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市立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玉山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52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60元、45元,分别达到640元、385元。其他领域齐头并进。实施校建项目333个,总投资33.1亿元,已完成校建项目267个,完成投资20.37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90.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46万个。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积极明显成效,整治住宅小区1232个,改造里弄小巷3142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65个,新改建农贸市场46个,清理垃圾67万吨。全市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67家,创办“幸福食堂”946家。成功举办第三届文博会、上饶国际马拉松赛、玉山斯诺克世界公开赛等大型活动。《信仰者》《可爱的中国》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结果。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受宏观环境及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二是有效投资有待进一步加强,投资结构尚需优化,民间投资热度不够,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确保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有一定压力。三是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总体偏小,培育壮大尚需较长过程,拉动力作用还不明显。四是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与群众期盼、百姓需求及重大疫情防控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五是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形势及预期目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更好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等有关政策举措,努力将疫情对经济社发展影响降至最低;同时,要牢固树立“危与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的意识,善于转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完成“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对此,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迈出“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大美上饶”的坚实步伐,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贡献“上饶力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这个判断是基于当前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环境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从国际看,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较大冲击。世界经济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主要国家间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博弈加剧,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矛盾激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从国内看,境外疫情输入压力加大,相关产业链供应链恢复面临困难。加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地方政府资金缺口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还在持续。从全市看,一方面,我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关键期,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偏低、发展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同时,疫情影响加大了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了发展难度。另一方面,上饶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区位交通优势、国家级省级战略集成叠加优势和大数据大健康大物流等新兴产业后发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市同全国全省一样,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影响总体可控。
综合分析研判,由于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巨大挑战。2020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交织叠加,整体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因此,今年没有明确具体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紧扣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努力推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及举措
围绕上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2020年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严格落实“六保”中有关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围绕12个重点产业建立链长制,促进产业高度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确保有色金属产业营业收入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力争新能源产业突破600亿元,机电光学产业突破500亿元,新型建材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汽车产业突破100亿元。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力争上饶经开区挤进全国50强,上饶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入开展“县域工业发展巩固年”活动,大力实施“2050”工程。高标准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开工建设阿里云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数字文化产业园、游戏产业双创中心等项目,建成上饶中科数创园、饶商总部、电竞总部等项目,推动vivo公司华东地区结算中心、北京软通动力集团数字内容审核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大数据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2400个。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加速恒大·恒和医院及养生谷、上饶国际精准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康养”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加快发展大物流产业,推进上饶国际综合物流园、江天农博城冷链物流园、横峰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加快发展大旅游产业,用足用好旅游市场刺激政策,大力发展景区旅游、城区旅游、乡村旅游,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3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0亿元。加快发展金融产业,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扶持艾芬达卫浴、中大建设等企业IPO上市,完成公司股份制改造20家。同时,要深入实施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加快培育夜间经济、智能家居、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消费热点。高品质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建成高标准农田53.6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亿斤以上。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年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5.92万亩、总产48万吨,生猪出栏185万头。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增“东西南北中”特色产业种养面积28万亩。新增家庭农场200家、专业合作社260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二)聚焦项目建设,着力抓项目扩有效投资。按照“项目建设提速年”工作部署,着力抓好重大项目谋划与推进。着力加大项目谋划。围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新型基础设施、市政管网等重大投向,抓好重大重点项目谋划工作。编制完成上饶市2020年项目投资计划,项目个数1381个,总投资9584亿元,年计划投资2981亿元;谋划省重点项目(第一批)37个,总投资1475.5亿元,年计划投资279.2亿元;省大中型项目318个,总投资3034.5亿元,年计划投资916.9亿元;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开工项目(3月份)61个,总投资416.6亿元,年计划完成投资182.2亿元;市重大项目633个,总投资6659.3亿元,年计划投资1709.1亿元。申报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12个,专项债券需求795.5亿元,已下达专项债券额度34.66亿元。储备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85个,拟申报中央资金92.6亿元。积极抢抓国家、省
“十四五”规划编制窗口期,主动谋划,积极对接,力争我市有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笼子。着力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切实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断加快项目建设。重点加快昌景黄铁路、动车组存车场、上浦高速、鄱余高等级公路、西货场、光伏发电技术领跑项目、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信江双港航运枢纽、320国道(上饶段)升级改造、万鹰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清山机场改扩建、旅游轨道交通、上饶至景德镇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将上饶火力发电厂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和投产。着力落实要素保障。加大政府“自己投”的力度,努力解决好项目建设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问题,按照
“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落实好“财政性资金、预算内投资、专项债资金与重大项目相匹配”“政府专项债与金融机构配套融资相结合,通过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的相关要求,有效解决项目资金瓶颈问题;多方沟通,主动出击,争取更多的土地、林地等指标优先向我市倾斜,有效保障我市重大项目合理用地需求;进一步挖掘落后产能淘汰潜力,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为鼓励类项目建设预留能耗空间。
(三)聚焦城乡融合,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开工建设稼轩东大道、上饶南旅游慢道、丰溪东路等项目,加快“三区同城”步伐,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继续加快里弄小巷、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完成棚户区(垦区、国用工矿棚户区)改造2.3万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5个,新建公共停车场54个、绿道100公里、绿地300万平方米、公园14个,新增停车位1.1万个。开工建设环信江生态走廊治理、云碧峰绿道、上饶野生动物园、三江口城市中心、城市中轴线、上饶经开区滨江商业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上饶大剧院、上饶美术馆等项目建设。贯彻实施《上饶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研究出台《上饶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引导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保洁等服务。巩固和深化“创卫”工作成果,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同城化、一体化、均等化”的原则,打造“百里信江风光带”,加快推进信江河谷城镇群建设。支持德兴、婺源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支持鄱余万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大力培育具有滨湖特色的新兴产业。启动美丽集镇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确保建设完成美丽集镇31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持续推进秀美乡村建设,继续完善“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5%以上。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攻坚行动,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至92%,饮用水安全达标率100%。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0%以上。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100公里、危桥100座。继续抓好殡葬改革、农村宅基地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卫生室建设、村民理事会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
(四)聚焦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抓好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确保实现所有依申请类事项100%网上可办。推动以“赣服通”3.0版升级改造为核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力争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建设全覆盖。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报价承诺法”。实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启动零基预算试点。按照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要求,着力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确保全年降低企业成本150亿元以上。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推进个人信用记录全覆盖。扎实推进创新驱动“2211”工程五年倍增计划、创新投入三年追赶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年提质计划,深入开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大幅提高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占比,力争研发经费占比尽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10家以上。全力推动开放合作。深入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饶”“饶商回归”等活动,力争引进一批高质量“2050”项目20个。认真落实稳外贸措施,推进对外贸易增量提质。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快上饶“无水港”搬迁、宁德港、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上饶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清山机场航空口岸,全力打造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东部门户。
(五)聚焦巩固提升,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全市剩余2.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9万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各项脱贫攻坚举措落地。抓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和后续扶持工作,加快发展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专项审计等问题整改,确保按时“清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编制完成《上饶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统筹推进生态文明、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等工作,优先启动一批符合规划方向、现实急需且条件成熟的重点项目,力争在生态保护修复、河道整治、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深化高铁沿线环境安全综合整治,打造“最美高铁线”。巩固提升森林质量,完成人工造林8.48万亩,森林“四化”建设2.23万亩。打赢打好风险防化攻坚战。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要求,切实抓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推进非法集资网格化管理试点建设,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紧紧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存量债务,依法处置隐性债务,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推进“债转股”。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人民的“好日子”。
(六)聚焦民生福祉,着力保障改善社会民生。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始终将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大重点行业用工和重点人群就业保障力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7.19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工伤保险人数、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到29.6万人、49.21万人、11.1万人、31.91万人,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教育卫生事业。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建成公办幼儿园73所,开工建设中小学校20所,新增学位2.66万个。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启动上饶职院整体搬迁,支持信江职业学院、鄱阳湖职教学校建设。抓好医保(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城北分院、江西医专附属医院扩建、市立医院三江总院、城东医院等项目,巩固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正常运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协同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加大足球规划实施力度,加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新建足球场95块。办好第四届上饶文博会、上饶国际马拉松赛、玉山斯诺克世界公开赛等品牌赛事。以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增加公交车辆投放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今年,还要在全面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同步推进
“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各位代表,202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比较特殊的一年,发展改革工作繁重,六稳六保任务艰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依规接受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民主监督,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大美上饶”作出应有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