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于2015年8月经省政府批复设立,试验区管委会于2016年8月经省委编办批复设立。2017年,试验区被确定为“江西省数字经济示范区”“江西省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江西省大数据产业基地”,2018年被确定为“江西省大数据科创城”,今年2月份上饶又被确定为“江西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18年12月,试验区代管信州区灵溪镇、广信区石狮乡。代管乡镇后,试验区总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约2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万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铁经济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数字经济的集聚平台、城市空间的拓展平台、市本级新的增长极”发展目标,担当实干,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9年试验区实施固定投资项目58个,实际完成投资58.96亿元;注册企业总数达1382家,其中入统规上企业37家,数字经济企业214家;全区企业实现总营收75.5亿元,其中数字经济企业实现营收37.7亿元;全区实现税收总额2.4亿元,今年1-2月数字经济逆势上扬,营收达到23亿,占去年全年总营收的61%。
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四个新突破”:
(一)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围绕数字产业基础、数字文娱、数字营销、数字医疗、数字金融、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六大板块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出台了《试验区扶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办法》《试验区扶持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2019年签约大数据项目50个,完成招商引资35亿元,引进了软通动力、vivo、江西倬云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并成功举办全国网络游戏信息安全大会、江西省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大会和上饶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大会等大型活动,上饶数字经济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今年3月,试验区成功举办春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约7亿元的20个大数据项目集中签约。目前,每个产业板块都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相对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链基本形成。
(二)重点项目推进取得新突破。实行“1+3”项目服务机制,确保每个重点项目都有县级领导挂点,有五人小组全程服务。一是产业项目加快实施。华为江西云数据中心、江天农博城一期、文博数创园投入运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天农博城、远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不停业,保障了市民生活物资需求。建业广场楼群顺利封顶,中科数创城、电竞总部即将竣工。投资20亿元的洋码头新零售总部、投资7.9亿元的文创北区有序推进。投资8.5亿元的阿里云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今年4月开工。二是城市配套项目统筹推进。欢乐风暴投入运营,试验区内的一中新校区一期已开学。总投资近2亿元的站西一路、广德路、信源路、长亭路、窑尾街竣工通车。投资1.2亿元的数创公园今年6月完工。完成拆迁约9万平米,其中棚改拆迁7.6万平米。核心区雨污水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全力服务市本级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城东文化旅游综合体、天佑公园、融创路、富饶路、吴楚大道北延伸段、五三东大道延伸段、丁洲大桥等市本级项目征地拆迁和协调工作。
(三)管理体制理顺取得新突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试验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机构职能进一步健全。代管乡镇方面。试验区已代管灵溪镇、石狮乡,基本理顺了试验区与乡镇的体制关系。机构职能方面。对内设机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发改、建设等职能已授权到位;市自然资源、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分支机构已入驻办公,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试验区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获批设立并正在组建。财税体制方面。试验区金库于今年正式开始运行。
(四)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上来了。在全区开展了“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实现大发展”大讨论,各部门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工作作风更加扎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对新经济的理解和把握更深了。组织开展了大数据、区块链、产业基金管理等新经济知识专题讲座,领导带头学习研究新经济知识,干部对新经济的了解和把握更加深入。三是担当实干的风气更浓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做好上饶火车站和沪昆高速上饶东出口两个重要通道的防疫检测排查工作,试验区成立了两个临时党支部,近百名干部投入防疫阻击战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共检测排查旅客50多万人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