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平
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一生写照、被誉为我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与上饶的渊源颇深。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ニ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伟大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他与上饶的渊源有四:
第一,曾为三清山下“闽南人”、紫湖林氏祠堂题“仁忠流庆”牌匾。清道光年间,紫湖有一名叫林士耀的读书人,虽喜爱读书,但科举之路却一直不顺,一直到胡子花白也没考上举人。时任江西副主考官的林则徐在考场上看到这位“老童生”,便心生好奇问了几句,林士耀回答:“有志不怕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正是这句话,让林则徐对其刮目相看,考后交流中,林则徐了解到他是上饶三清山脚下的闽南人后裔,且为福建林氏同宗。林则徐将林士耀屡考屡败、屡败屡考的事迹和精神上报朝廷,皇帝大笔一挥,钦赐林士耀为举人,并安排到赣南担任知县。林士耀对林则徐心存感激,一次林则徐途经南康,林士耀得知后连忙上门拜访。林士耀说紫湖林氏在当地建了一所祠堂,并介绍了祠堂情况,林则徐当即用四尺绢布写下了“仁忠流庆”牌匾。
第二,受聘到叠山书院讲学,并亲题“叠山书院”牌匾。林则徐曾来叠山书院拜谒谢叠山,被叠山的英雄气节和“八斗之才”感动,欣然受聘叠山书院讲学,并亲题“叠山书院”牌匾。他结合自己曾在两广总督任上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叠山书院学生讲述了中国人爱国自强、忠贞保国、抗击外国侵略的生动一课,开拓了学子们弘扬叠山精神、报效中华民族的视野。
第三,对婺源人齐彦槐在苏州同知任上设计建造“龙尾”、“恒升”二车给予高度重视和称赞。该车的革命性作用,齐彦槐在《畿辅水利议》有载:“龙尾车者,河滨挈水之器也。物省而不烦,用力少而得水多。若有水之地悉皆用之。……人力可以半省,天灾可以半免,岁入可以倍多。”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听闻后激动万分,亲自到苏州观看试验,称其“有益于农田水利”,大加赞赏,要求尽快推行于农用和治水。这两种生产工具被广泛运用后,齐彦槐写了几首推广、应用的诗,林则徐读后评价:“近数十年海内诗家,惟齐彦槐必传”。
第四,林则徐女儿林普睛“江右佐元戎”、力保上饶城。人们在林则徐女儿林普睛去世时写了一副挽联:“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锦撒夫人分伟绩;以中秋生,以中秋逝,天边图浩魄,云裳仙子证前身”。林普晴生命中最辉的一件事,就是挽联中所说“江右辅元戎”、啮血作书求援解上饶城之围,帮助丈夫沈葆桢建功立业,自己也成为近代中国的杰出女性。
林普晴(1821年-1873年),字敬纫、俊兰,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普睛与表兄沈葆桢结婚。啮血求援之事就发生在他们结婚不久。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大闹天下”之际,福建、江西一带战火纷飞。沈葆桢此时被任命为广信知府。广信府地处要冲之地,是太平军的主要攻击目标。当时沈葆桢手中兵力有限,便把精力放在到各地募兵上,只留下夫人林普晴坐镇上饶。一次,太平军大批人马蜂拥而至,试图一举拿下上饶城。由于城中无主帅,一些官员趁机仓皇出逃,也有人劝林普晴出城避难,然后再设法与沈葆桢会合。面对大军压境,面对城中将士,林普睛指着院中的水井说:“倘若城破,这里就是我的安身之处”,表达了自己坚定守城之心。她临危不惧,与守城军官制订守城方略。她打开府库,拿出金银犒赏城中士兵,亲自率军登上城墙各就各位,又亲率城中妇女为守城将士送饭。得知太平军惯用令人防不胜防的滚地龙(挖地道)战术攻城,林普睛决定采用“埋瓮听声”之策来防范,可一时间,上饶城中很难找出这么多大瓮,林普晴灵机一动,下令沿城墙内侧抢挖出一道壕沟,敌军从地下攻城,势必进入壕沟,行迹必暴露无遗。
由于寡不敌众,守城形势危在旦夕。林普晴想到了距上饶不远的浙江总兵饶廷选。此人原是林则徐部属。只有请他出兵支援,才可解上饶之危。为了感动饶廷选,她用牙咬破中指,用鲜血写下求援信,迅即派人送出,饶廷选被林普睛的血书感动,接书后,马上抽调数千精兵通夜赶往上饶,恰逢沈葆桢也亲率大军回城。三支人马在上饶血战了七天七夜,最终打退了太平军,保住了上饶城。捷报飞传京城,成丰帝下令论功行赏,沈葆桢被提拔为江西巡抚。尽管朝廷没对林普晴封赏,但上饶数十万军民却对这位巾帼英雄钦佩不已、念念不忘。
四个故事表明,林则徐重乡情,得知三清山下有一支闽南人后裔,顿生乡愁;重气节,得知弋阳乃叠山故乡、有叠山书院,便欣然题匾并受邀讲学;重人才,得知齐彦槐的创造成果,便亲临现场,给予最有力、最暖心的评价;重家教,其女林普睛临危不惧,血书求救,刚柔相济,表现出色,传为美谈。
“四个故事”给我的认识是:
其ー,“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真正的历史,既写在文本上,也写在口口相传的民间,写在多姿多彩的大地。林则徐为上饶两处题匾,为上饶籍人才撑腰壮胆,其女冒着生命危险力保上饶城,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壮举,读着让人热血沸腾。虽然这些内容,史书上找不到,但匾额为证,千真万确,我们有责任打捞起诸如此类的历史碎片。
其二,因为林普晴,我重新阅读林则徐。读着读着,又发现林则徐与上饶的碎片式渊源,虽然只为片断,将此重新拾捡回来,聚拢起来,至少可展示和表现其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多少个孤灯长夜里,我做的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事,但能为英雄之事迹和精神添砖加瓦,我认为值得!
其三,林则徐真正走进历史舞台的中心,便是虎门销烟。在这段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中,这位“孤臣”以其孤忠、精诚、烈性、雄魄抒写家国情怀。那时,西方列强一直想敲开中国的大门,道光十八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已达四万箱,全国吸食鸦片者达四百万人!大量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在这鸦片泛滥的时候,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是任凭侵蚀?林则徐在关键时候的出场,让历史在这一瞬间熠熠生辉。他一开口,就切中要害:鸦片之害,将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才使道光皇帝下定决心,严禁鸦片!也掀开了近代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虎门销烟!
其四,林则徐之禁烟,是在唤醒和拯救当时国人萎靡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崩塌了,则离亡国不远。林则徐正是满怀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忧患意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由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也开始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也由此展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大情怀。
其五,我钦佩林则徐,钦佩谢叠山,钦佩林士耀,钦佩林普晴,正是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让我放弃了睡安稳觉,在血糖和眼压升高的情况下,也要把这些碎片化史实给串起来,给凝聚起来。这就是我,虽做得好苦,但苦中有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