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村就是最大的创客空间!”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本报记者

陈华英

“以前在校时,一心想着要好好读书,这样以后就可以跳出农门。可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后,我却选择了回乡当一个种甘蔗的创客,因为我相信,在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古老的农业蕴藏着巨大的创新与发展空间,甚至可以说,农村就是最大的创客空间!”4月11日早晨,横峰县岑阳镇铺前村,27岁的创客滕腾正在他的甘蔗基地里忙活。基地里覆盖着白色塑料薄膜的钢架大棚,鳞次栉比,如波涛起伏,在绿野田畴间展开了斑斓画卷。

滕腾返乡后成立了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岑阳铺前村建起了240余个甘蔗大棚。过去远走跳农门,如今返乡当“创客”,在横峰县岑阳镇,聚集着40多位像滕腾这样的返乡青年农业创客。眼下,这里正在打造返乡青年创客社群的样板。这些青年创客利用科技创新、互联网思维,将符合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思维链接到农村,打造着一个个农业创业项目,成为当地农村发展中最有生机、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40多位青年返乡瞄准农业“新蓝海”

“为什么我们都要往城市挤呢?农村环境清新、生态美好,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加大,农民收入的提高,只要我们手里有知识、有技术,在农村创业的机会是很多的!”燕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海峰一语道出了众多回乡创业者的心声。

吕海峰将互联网思维用到了项目中,“采用的就是小米模式,从建立种植生产基地到产品研发再到建立物流平台,最后直接到达客户。”吕海峰十分喜欢“乡村创客”这一称呼。他说,不仅仅是推销农产品,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改良培育品种。目前,燕辰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园的面积达1200余亩,不仅种植了近800亩葡萄、300亩砂糖橘,还种植了火龙果、草莓、樱桃等名贵水果,每亩可创收8000元左右,安置了300余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牛耕田、人割禾,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34岁的罗明对父辈从事农作的记忆。目光敏锐的罗明,从事过广告、安防设备生意,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2015年,他回到姜家村,承包土地3000亩从事有机蔬菜、水稻、油菜、水果生产以及畜禽生产,创建了一个集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示范基地。与父辈从事的传统农业方式不同,他重视的是现代农业科技,注重果蔬绿色有机、生产标准化。他的公司创建了“牧山田园”品牌,“饱腹之外,能解乡愁”,希望通过销售自己生产的有机食材,唤起人们儿时的记忆。

岑阳镇的朝堂村,群山连绵、清溪曲绕,这个生态优美的山村,以及岑阳不断壮大的现代农业图景,深深吸引了在广东做水果批发生意的李卫平和他的家人。2014年11月,他注册成立了清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岑阳投资9000余万建设一个3550亩的马家柚现代农业种植基地,打造一个“马家柚王国”。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基地已经初具规模,附近不少村民也纷纷参与到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平均年收入有三、五万元,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他们用知识、科技和理念为乡村链接“新模式”

吕海峰的燕辰葡萄园,采用组合钢架大棚保温、有机配方施肥及滴灌节水和管网喷药等高新农业技术,引种了巨峰、夏黑、美人指、黑玖瑰、巨玖瑰、黑妖姬等20多种优质葡萄品种,成功实现了多季挂果,并通过“农超对接”的方式,实现鲜果定点直销、品牌销售。

滕腾借助岳父从事深圳农产品市场甘蔗批发代理的优势,把基地种植的甘蔗推进了深圳各大商场、超市、卖场,并和当地几家西瓜、哈密瓜、蔬菜种植大户抱团联盟发展。

而李卫平的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申请省级龙头企业和有机质量认证,他们着手建设一个马家柚包装和精深加工厂房,引进一套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让消费者通过水果上的二维码,全方位了解水果的生产—检验—流通等环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岑阳这批“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新生代职业农民从城市回到乡村,带回了农业经营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也正在悄悄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该镇分管农业的干部何斌介绍说,创客们注重开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农业发展导向,在创业前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准确摸清市场供求关系,以“农超对接”的方式,实现鲜果定点直销、品牌销售。并通过“农村e邮”、农村淘宝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彻底改变供量过足、销路单一、宣传不足等滞销因素,真正使土地里长出了“钱票子”!”

如今,镇里的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目前以葡萄、樱桃、水蜜桃、砂糖橘、火龙果、马家柚为主的8000余亩休闲农业生态基地。其中,葡萄基地更是成为镇里的主打特色。葡萄文化旅游节、葡萄摄影比赛、“葡萄仙子”评选等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葡萄文化。

罗明表示,目前乡村创客项目的具体方向和商业价值主要在农村电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土特产等几方面。在他看来,乡村创客更多的社会价值是如何让乡村更美好。

搭载平台为创客们创新创业添加“新动力”

返乡创业,需要符合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的“好点子”。另一方面,有潜力成长为创客的一些大学生、村官和农村青年,却往往因为缺少政策和资本支持,而无法把“好点子”转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实践。

这是农村创客所面临的两难。何斌打了个比方说,在全民创业的潮流中,每个创客都是星星之火,“要成燎原之势,必须给这些青年创客添把柴,充分激发创客们创新创业的激情,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如何添好这把柴?

几年来,岑阳镇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帮助创客们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积极协助他们进行流转土地,解决了合作社的土地连片租赁难题,同时,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争取利用连片开发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对创客们建钢架大棚等特色种植给予扶持。为帮助创客们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镇党委政府积极协助搭建电商平台,助推“互联网+农业”在当地协调发展。2015年在葡萄园建立了电商创业园,创业园就像一块磁石,短短不到一年就吸纳了10多名电商创客和农户。在这里,创客们不仅实现了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私人订制,还有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厅。

瞄准旅游+农业的富民新路,他们树立产村融合理念,打造了王家旅游新村,携手4家旅行社举办葡萄、樱桃等果蔬采摘节活动,吸引了市内外游客3万人次。今年横峰县启动“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其中岑阳镇规划打造12个果蔬主题旅游新村,并积极创建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一幅创客天堂、幸福家园的美丽图景正在绘就。

“在这个创业社群,每个人都是一个创业个体,大家又都抱团发展,集体推广并珍惜品牌,形成个人和集体的良性循环。”横峰县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