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柴火燃旺日子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伍晓芳

早年,农家灶边,只有柴火。进入腊月,农事活动基本上都停止了,村民们开始一心一意为过年的柴火做准备。女人忙完家务活,会上山砍柴,孩子周末不上学,要上山砍柴,男人进山挖冬笋,回来时也要带上一捆柴火。大山里树木苍翠,资源丰富,乔木、灌木满山满岭都是。因为多,就有的挑。他们总是挑一些大小一致,粗细均匀,结实经烧的木柴,比如槠树、栲树,根根顺顺,看着很有分量。如果砍一些细小的枝丫回家,邻居们是会笑话他挑了一个鸟窝回来的。

柴火驮回家,通常放在厨房外面的空地上晒上一段时间。等到下雨、下雪,不能进山的时候,男人们就开始在家里断柴火。小的用刀砍,大的用锯子锯。记得小时候,爸爸锯木头时,常常要我们兄妹配合。爸爸和哥哥拉锯,我就按住木头的一端不让动。下雨或下雪天,乡村的世界是安静的,只听到锯齿与木头摩擦的声音一波一波地在空中回荡。此时父亲总是会适时地给我们讲一些“傻儿子与巧媳妇”的笑话,或《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更多的时候,是给我们灌输增广贤文中一些人情世故,和做人的道理。比如“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戏。”“动口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这些句子就是那个时候在我们心里落地生根的。我们在一拉一锯中既接受了父亲的教育,也享受到了亲情的幸福,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山村画面。锯完之后,比较粗的大的木头还要劈细,功夫好的村民手起刀落,位置精准,粗细匀称。劈柴的时候,大人是不允许小孩靠近的,父亲常常告诫我们“宁可看人吃肉,不可看人劈柴”。意思是,宁可看人吃肉,馋得流口水,也不可以看人劈柴,免得被飞出的木块砸伤了身体。

柴火劈好之后,要一块一块堆在走廊的墙边。堆柴是个技术活,既要堆得整齐好看,又要结实稳固不会倒塌,还要通风透气便于晾干。十字形,井字形……方法很多,堆得和墙一样高。在文化人的眼里,看上去像一幅充满民俗气息的艺术雕塑品。柴堆的高低,堆得整不整齐,常常是这家主人是否勤劳能干的一个标志,所以每家的女主人都会暗暗地和邻居们比拼比拼。

柴火堆高了,

年也就来了,每一样与年有关的仪式和活动也就开始了。酿谷酒,做米糖,炒花生,做米果片,杀猪饭。哪一样都离不开柴火。

灶里的火点着了,厨房里的酒味,香味也就飘出来了。此时小孩负责把柴火一捆一捆抱进厨房,心里早已对锅里的美味垂涎欲滴。当木柴在灶里熊熊燃烧,红红的火苗舔着大大的锅底,火星哔哔啵啵作响。花生,豆子不停地在锅里翻着跟头,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焦香的气息。孩子们一边加柴火,一边站在旁边看母亲翻炒,等待母亲铲出几个花生、豆子放在灶台上,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也是让孩子觉得世上最幸福的时刻。尤其是做米糖的时候,为了等上一碗新鲜的糖水。跟着熬夜熬到两点也不觉得困。乐此不疲地坐在灶前,听着大人的吩咐:“火大一点……火小一点……再加点柴火……”他们一边添柴,一边还要不时地铲出一些红红的炭火,放进一个大大的瓦罐子里。盖上木板,让它熄灭,就成了木炭。木炭是冬天少不了的一样取暖的材料。过年的时候还会拿它来熏烤咸鱼、腊肉。在木炭上面撒上一点米糠,熏出来的鱼和肉颜色金黄,味道浓香,是山里人桌上一道无上的美味。

随着柴火越烧越旺,年味越来越浓,年的气氛也被一步步推向了高潮,过年这一天是柴火最旺的一天。大年三十的早上,天还没亮,灶塘里的火苗就开始跳动,母亲早已围着灶台开始忙碌起来。煮猪肉是一件重头戏,为了祭祖、祭社公,常常是把一整个猪头,猪脚放进大锅里煮。这一炖,恐怕要炖上一个上午才能炖烂。接下来还要烧水,蒸糯米,打制年糕。然后就是做年夜饭。这一天,母亲都是在灶台前度过的,而陪着她忙碌的,就是灶塘里不息的火焰。是它和母亲一起给全家带来一个快乐祥和幸福的大年。

这一天,还有一件孩子们最盼望的事,就是在走廊上点起一堆篝火。篝火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燃料。山里的男人们,除了准备炉灶里普通柴火之外,还要准备一种特别的柴火———挖松树根。松树根里面松脂成分特别高,劈开之后,红亮亮的像一块块切开的瘦肉,一点就着,不易熄灭。所以农村人常常用它来点火,或者作为行路的火把。点篝火自然是来源于古老的关于“年”的传说。有了红红的火焰,凶猛的“年”就不敢来侵犯百姓。火可以起到驱邪避祸,接福迎春的作用,也预示着来年生活红红火火。

吃完年夜饭,篝火就点起来了,一家人围着火堆坐下。母亲端出果盒,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浓茶,爷爷和父亲他们,则点上一根烟,在微醉中吐着他们的酒后箴言。大人们说着一年的收成,讲村中发生的故事,讲新年里的愿望,讲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新年规划,膝下教子都默默地在火堆旁进行着。孩子们有时靠在大人身边安静地听着,有时绕着火堆又蹦又跳,调皮的男孩时不时地取出一根火种点上一个爆竹往外面一扔,顿时空中炸开一阵欢乐,或是点上一把烟花晃得黑夜眼花缭乱。火光,把每个人的身体烘得暖融融的,把脸映得红通通的,把心照得亮堂堂的。如果此时有人问幸福是什么颜色,那一定是火光映在脸上、映在眼中的红色。此时此刻才是一家人一年到头真正的团圆而又幸福的时刻,仿佛一年辛苦只为奔着此刻而来。一晚上,我们不断地往里面添柴火,始终保持着篝火的旺盛。偶尔有一丝风吹过,呛鼻的烟雾朝着一个方向吹去。家人们就会朝另一个方向移动椅子、凳子。一个晚上要不停地转

,这幅幸福的全家图也就在这个山村里更加生动起来。守着篝火一直到12点封门,一家人才陆陆续续睡去,最后必须留下一两个年轻人在篝火旁守岁,放几块大大的木块,让篝火一直亮到正月初一的早上。当红色的火焰迎来新的一年的光明和祥和,篝火才算完成了它一年的使命。

如今山里人做饭已经使用电磁炉或煤气灶了,但是每到过年还是能看到家家户户厨房的门口堆着一码又一码的柴火。在老百姓的眼里只有柴火才能让年味一直浓厚下去,让年的仪式一直隆重地保持下去。这些灶塘里红红的火光总是让他们对红火的日子充满了憧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