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建
实习生
陈令东
近年来,我市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强力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工作,着力为全市人民编织“健康网”。在年初,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全面完成搬迁,成为我市首个完成的重大医疗卫生项目。目前,还有一系列市直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正在稳步建设和推进,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记者专访了我市卫生计生委员会主任李晋明,详细了解我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
统筹建设
市本级单位齐奋进
虽然近年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仍不匹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群众生病了不愿意在家门口看,习惯跑到上级医院乃至更上级的医院去看。深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看,还是各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问题。“目前,我市优质医疗资源比较欠缺,包括硬件设施、人才队伍、医疗技术等方面也都存在一定的短板。”李晋明说,“尤其是硬件设施方面,从市本级的医院来看,在四年前,多家医院总体的占地面积才100多亩,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是比较吃力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了解决我市在医疗服务上的“欠账”问题,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推进了中心城区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这其中包括市人民医院城北分院、儿科住院大楼,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儿童医院、妇保院的整体建设,疾控中心综合实验大楼,卫生监督执法综合大楼,市中心血站等。
此外,上饶市皮肤病医院、120急救中心等项目也在积极地推进。“目前来看,我市所有的市本级医院都有项目,所有的市本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单位都已经在建设。”李晋明说。
高位推动
项目建设稳中有序
“人民医院儿科中心已经封顶,疾控中心综合实验大楼、卫监所综合执法大楼都已经进入装修,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大楼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程量,城北医院已经开始地基加固。”问到目前各大项目的建设情况,李晋明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的部署,市卫计委积极统筹财政、土地、城投、规划等多个部门,将各大医疗卫生建设项目稳步向前推进,“各个部门都给予大力的支持,热情地支持卫生事业的发展。”李晋明说。记者也从市卫计委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市直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均处在有序建设当中,市卫计委也实时监督着各项目的建设情况。
“这么多项目的建设,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办不到的,没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亲力推动是办不到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没有主要领导的亲自协调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李晋明告诉记者,市委书记马承祖就曾多次深入医院,深入病房,同卫计、发改、财政、土管、城投等多个职能部门在现场开推进会。市长颜赣辉也多次到施工现场查看工作进度,召开现场调度会。
项目建设会消耗大量的财力和管理成本,那么这是否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李晋明给了记者一组这样的数字:“近3、4年间,市本级医院的业务量每年都在以近25%的速度增长。在项目建设的这几年间,我们的医院也在取得进步。”原本市本级医院的总体占地面积仅为100多亩,现在加上建设中的城东三甲医院,各大项目建设中仅新增占地就超过500亩,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20亿元人民币。李晋明表示:“这些资金投资大都是由政府融资,财政项目给予支持,并没有给医院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优化硬件
打响健康上饶品牌
“宜居宜业需要健康来做保障,大美上饶需要大健康。如果大家都跑到上海、杭州去看病,如果优质医疗资源跟不上,那么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大健康需要大格局,那么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储备则是大格局的根本保证。”李晋明表示,市本级医院的项目建设就是在为健康上饶打造坚实的格局和硬件基础。
在李晋明看来,市本级医疗机构相当于全市医疗卫生行业的龙头,“以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妇保院等为代表的市本级医疗机构发展壮大,为全市医疗行业聚集人才,从而在技术、管理、思路、队伍上才能保持先进性,通过医联体的作用,让我们市本级医院从真正意义上成为龙头,为全域的医疗卫生事业真正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从而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我市也在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李晋明告诉记者,接下来卫计委将积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了我市医养结合的发展,并逐渐形成新的业态,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产业的发展。他向记者透露,在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中,正在规划一个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精准医疗示范区,其中将融入一系列医疗研究机构、体检中心、康养中心和对外合作的医院及医疗教学机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