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巢公园怀想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林献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咏菊的一首名诗。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在起义的风云波折中,玉山县六都曾是黄巢屯粮、屯兵,休养生息的一处落脚点。据说,公元878年三月,黄巢率军南下,十月攻下信州,在六都新仓地方安营扎寨,利用黄巢山训练新兵,积蓄力量。这期间大约有两年时间。所以玉山六都至今留有黄巢的传奇遗迹。时光荏苒,匆匆已到公元2017年,现代化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旅游,因此六都乡政府新建一处休闲景点——黄巢公园。

周末,特意一探在建的黄巢主题公园。

远远的,一道仿古城堡山寨门映入眼帘,两面黄色的军旗猎猎,分别在两座城堡上飘着,门楼两边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刻的哨兵,神态敦实勇猛。横跨在两城堡中的木过道上醒目地印有六个大字“黄巢主题公园”。走入大门,甬道右手边是儿童喜欢的游乐设施。左手边一排小木屋是七彩农特产品展示区,因为是新建的,目前没有东西摆放。小木屋后面是一个简单的打靶、射击场所,名曰“黄巢练兵场”。练兵场旁有一口水井,井口上方有轱辘。这不像南方的水井,南方到处是水,井水较满,打水一提就上来,用不着像北方人那样因为井道深而需安装轱辘卷吊桶的绳。黄巢是山东菏泽人,可见这口井应是北方义军打的。

曲径转折处,一汪水塘在林木环绕中静静安放。水塘在江南水乡很常见,房前屋后,为洗涤衣物、喂养家禽等所必需。略有不同是,池塘边堆砌着一些大石,修葺得有点文化味。相传,黄巢当年带兵路过此地,见此处泉水清冽,池子的形状宛如一个浑然天成的宝葫芦,黄巢认为葫芦有福禄之意,在此屯兵必可成大事,故下令就此驻扎,并将此池命名为宝瓶池。

穿过宝瓶池,我们来到了点将台。点将台外墙有一浮雕,描绘的是当地民众为义军捐粮的情景。据史料记载,黄巢义军纪律严明,行,不剽财货,入城后,闾里晏然。每攻克城池,即晓谕世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并且义军向贫民散发财物,百姓列席欢迎,所以聚众百万。另一碑刻的是黄巢的起义路线图,标志着他南征北战了许多地域。从公元859年的裘莆发动浙东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闽浙、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真可谓“戎马生涯驰骋急,万里江山得不易”。

所谓的点将台只是村落里一个小小的广场,这里有一尊黄巢的大理石雕像。雕像右手执笔,左手按剑,身披盔甲,目光炯炯,威风凛凛。这位农民军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但性格果决坚定。有史记载,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巢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由此可见,黄巢天性倔强,思想与众不同,豪迈之气自小流露。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经过六年征战,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军进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可惜第二年因治下无方,管理混乱,加上唐兵反攻,兵败出长安,公元884年起义失败。

点将台后面是“义军粮仓”,巨大的圆柱形仓库上盖着茅草,据说还有屯粮的地窖,名曰黄巢窖。墙上一幅瓷板画描绘了当地百姓热火朝天的打粮、送粮的场景。另一幅是民众积极从军的画面。

小小的公园一会儿就走完了,路边的柿子树挂着许多青红相间的柿子,土坡上铺满了南瓜藤,两个溜圆的南瓜挂在斜坡上。小径两旁树木遮天蔽日,翠竹在秋风中微微摇摆。公园四周农户们的小洋楼漂亮地屹立着。这真是个绝妙的映衬。黄巢当时代表了那一时期广大被压迫人民反抗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的力量,他想打造一个百姓安康的全新世界,但失败了。而现在,改革开放,共产党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奔了小康。欣逢盛世,遂有此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