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忧居”到“优居”的幸福搬迁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官丽敏

本报记者

蔡文逸

在上饶经开区世纪大道上,有一片破旧的土木结构瓦房与砖混老屋,与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格格不入。脏、乱、差,交通不便,是初来兴园街道办罗家石自然村最直观的感受。为改善经开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促进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今年7月26日,上饶经开区召开罗家石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动员大会,把实施棚改当作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动迁212户,涉及面积8万余平方米。目前,征迁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

制定一套好政策——

让百姓拆得值

此次罗家石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是上饶经开区首次启动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其中征收补偿方案涉及拆迁居民的切身利益,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征地动迁中提升群众满意度,成了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征收补偿方案,上饶经开区在棚改工作启动前几个月就着手调研,既实地走访了解当地群众诉求,又充分学习借鉴周边县(市、区)的经验做法,最后制定出台了契合上饶经开区实际,符合群众利益的征地房屋补偿安置方案。征收补偿方案对征收范围、补偿原则及程序、征收组织实施部门、征收期限、征地房屋面积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政府在征收中充分考虑到了我们老百姓的感受,在利益上没有让我们吃亏,这一点我们心服!”被征迁户刘贤良由衷地说。

配备一支好队伍——

让棚改进展快

为顺利推进罗家石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该区成立了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管委会主要领导挂帅总指挥长,频繁深入棚改一线,现场办公、听取汇报、跟踪问效,督导棚改进程。同时,成立4个补偿安置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组长由区选调科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兴园街道办的班子成员担任,并从街道、村(居)委会、区征收办、国土、房管等单位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棚改一线从事征收工作。

面对户籍手续不完善、家庭房产纠纷、居民心存疑虑等问题,棚改工作人员与街道办、国土、房管等部门联动办公,一次次上户讲解政策、解决难题,直到村民完全满意为止。“征收干部需要有敬业精神,棚改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往往与被征收对象一谈就是10多个小时,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都是披着星辰、踏着月色回家。”第三工作组组长张明皓有一个习惯:吃完晚饭后的他常会到罗家石村里的峰峰超市转转。“因为那时候很多村民都聚集在超市门口聊天,我也经常过去跟村民们聊聊家常,与被征收对象交朋友,拉近和他们的距离,真正了解被征收对象的所想与所求,更加有利于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置一个好地段——

让百姓住得好

“终于盼来了这一天,我用老房子换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电梯房。”在罗家石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第一个完成签约的村民罗来福说:“村里地势高,也没有宽敞的村道,汽车都开不上来。我们以前做房子,都是用三轮车将砖一块块搬上来的。”罗家石村内,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尘土飞扬、杂草丛生,村民们都期盼着早点搬出去。

据了解,通过对受益人群、适宜面积、地理位置、经济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分析,上饶经开区决定在罗家石片区棚改的原址上划出51亩地建设改造安置房项目。罗家石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92166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近69560平方米,包括住宅建筑面积62188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4031平方米、幼儿园面积1813平方米等。小区住宅以18层至27层不等,围绕中央大花园,设置儿童休憩地和体育锻炼设施,合理规划交通系统与绿化系统,形成闲庭信步、步移景异的感受,周边配有商业街、广场等生活休闲场所,是一个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绿意盎然的住宅区。

作为上饶经开区的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该区将以罗家石片区为试点,转变以往宅基地安置的方式,让农民真正“洗脚上楼”,变农民为市民,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幸福搬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