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磊
闲时喜欢在书橱前站一站,《论语》和《孔子家语》是每次都要看看的,我会很小心地翻阅然后同样很小心地把书放回原处,在我心里,这一刻就仿佛在听孔子这位可爱的老人谈经说道。孔子是一位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君子的君子。
习总书记在曲阜孔府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曾经饶有兴致地翻看了《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并且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是他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引用过的《论语》中的语句。中国君子和东方智慧随着总书记的多次引用而庄严地走到了世界面前。
辜鸿铭说:“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即君子之道。”《论语》是微言大义,今本《孔子家语》是三国时王肃收集并撰写的十卷本,一千多年来,虽然有过质疑,但该书依然广为流传,《四库全书总目》论述说:“其书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孔子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许多对话和故事,十分生动地再现了孔子的音容笑貌和人格形象以及当时的背景和环境,我觉得《孔子家语》中的孔子是丰满可亲的,我们甚至可以跟随着他一起去思考,并且可以像他的学生那样一起和他讨论,这样读来的收获一点不比读《论语》差。这两本书都有一百多次说到君子,结合起来看,君子就显得真实和亲切多了。
“君,尊也。”从社会地位来说古代君子是层次较高的人,从道德层面来说就是人格品行高尚的人。所以,君子不仅是“有位者”更是“有德者”。孔子在两本书里从德、言、行上为君子贴上了许多标签,其中德说得最多。“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孔子把最美的表述送给了德,真可谓美德啊。《孔子家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那一日黄昏孔子在郑国的城门口与弟子们走散了,一身尘土满脸风霜站在那里,当听人说自己“累累如丧家之犬”时,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这位可敬的老人他带着一票弟子到处传播他的学说,那么淡泊,那么无私,那么信念执著而又不改初心。我想这样的品行大概就是君子的品行吧。
君子文化很早就植入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正人君子”“谦谦君子”成了人们的人生样板和理想人格,“量小非君子”“君子成人之美”更是成了口头语。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呼唤“仁义礼智信”的回归,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君子文化,而君子文化也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信仰和敬畏,我们这个时代也同样需要多一些君子。多一些君子就多一些有道义有担当的人,多一些君子这个社会就多一些人注入正能量。孔子之所以在许多篇章里都要提到君子,就是因为再好的治国理政方略都需要落到实处,而品行高尚的君子正是国家和民众最可信赖的人。
阅读孔子可以使我们像君子一样做人和处事。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君子行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心存杂念又怎能静下心来读书,连书都不好好读,患得患失,又如何尽心竭力为他人做事呢。同时,每一次阅读都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荀子也说过“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也许我们不会去研究什么是“君子文化”,但面对古之君子,我们应该打量一下自己,是否疾世愤俗而又爱憎分明,面对逝者如斯常发对于生命的思考,心系家国命运也能记得住乡愁,是否人淡如菊还流露并坚守着儒雅和正直呢。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日常生活,由此衍生出来的君子文化集中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和善恶观。《孔子家语》里说“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其实就是希望人群中的“关键少数”真正融入到人群之中。中国的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运用自己的中国传统智慧。
我们每天都在做着想做的和不想做的事情,也时常感叹人心不古,而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看,自己又给了他人多少“信”呢!冉有问孔子:当人们富裕了以后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之。”那么,我们自己浮华满眼的时候又有过几次真正的自我教化呢?山东郯城县有一座亭子叫做倾盖亭,孔子就是在这里遇到了程子,并且在这里一谈就是一天。听说现在这里游人颇多,可我不知道,当我们在吟颂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时候,有几个人能求知若渴,像君子一样为一个刚刚认识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倾盖而语”并且赠之以帛。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读书是所有作为的起点,不可不为。工作之余读读《论语》和《孔子家语》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着,没有什么功利,倒更像是个爱好。手头上有一本1974年出版的《论语批注》,这是从一位藏书家朋友那里寻来的,十分难得,翻看了几篇,这里面充斥着偏见和曲解,这当然已属于历史,合上书我不禁感慨万千,一部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却被我们在短短百十年里从顶礼膜拜到彻底抛弃,从彻底抛弃又到顶礼膜拜,这到底是古人出了问题还是今人出了问题。如今我们的领导人大力倡导读书,有学者还提出“重建经学”,这是我们读书人的幸事,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读读经典,理清楚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一个信念和一个信仰的建立不仅仅是要明白我们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即我们要往何处去,还要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知道我们民族的心路历程。
前不久读到了常江先生演讲集书稿,并且遵先生所嘱为之作序,我在序言里说常江先生就是一位君子。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地质队员,一位“帐篷诗人”,他在三十余年数十篇演讲中倡导读书,弘扬地矿文化,如今年事已高却还四处奔波,大声呼吁用优秀的文化来引领和促进地质工作实践,先生说的和做的一样好。联想起古代学者教育家也曾矢志不渝宣扬人间正道,不忘初心正是古今君子的比较一致的品德。
在时下这个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当口,面对复杂情况和多元思潮不少人觉得无所适从。那么读一读《论语》和《孔子家语》吧,学一学君子身上的千年智慧。《论语》说得很透彻:“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家语》里子张问孔子做官的事,孔子告诉他,好的东西要懂得分享,要注重学习教化不要拒绝劝谏,要庄重谨慎说错了话不要曲意辩解,不好的事不要继续做,好的事不要拖延,奢侈浪费和专断独裁是不能成事的。做到了这些大约就算得上是君子了,孔子说:“君子入官,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于我看来,入不入官不要紧,按照孔子说的去做,一辈子心安理得,做个平头百姓也没什么不好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