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弋阳男子程某因邻里纠纷产生积怨,持刀守在受害人高某上班的路上,见高某骑自行车路过,从路边窜出后拉停自行车,并向受害人上身及面部连刺数刀,行凶后潜逃。弋阳县公安局近日追逃专班经辗转多地摸排、大数据碰撞比对和耐心蹲守布控,在浙江余姚火车站出站口,将涉嫌故意杀人罪的网上逃犯程某抓捕归案。
建房倒垃圾与邻居发生纠纷
男子刺伤邻居逃跑
1989年,犯罪嫌疑人程某家里在弋阳县弋江镇碧落洞天建房,因倒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程某家与邻居高某家多次发生争吵。当年8月24日清晨,两家又因倒放生活垃圾的琐事发生激烈争吵,后在邻居的劝解下得以平息。
时年20岁的程某在家越想越生气,决定报复高某。在城北老加油站对面的自行车修理铺,他携刀提前守在那里,该处是高某上班的必经之地。当天8时许,高某夫妻俩骑着自行车,间隔10余米一前一后路过自行车修理铺时,程某突然窜出后拉停高某的自行车,便挥刀相向。路人见状,大呼“杀人了”。高某妻子回头看见丈夫被刺伤后,扔下自行车就往回跑。身中数刀的高某趁着妻子哀求程某和路人劝阻的时机,踉踉跄跄走进加油站,爬上一辆正准备加油的汽车驾驶室,司机见状立即发动汽车,将受害人高某送往医院救治。因抢救及时,高某脱离生命危险。
大数据碰撞比对现蛛丝马迹
嫌疑人终浮出水面
程某作案后就外出藏匿起来。在这28年里,追逃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该县公安局将程某抓捕归案的决心从未动摇。参与该案追逃的民警不放过一丝线索,外出调查摸排和做家属劝投工作的次数已经数不清。犯罪嫌疑人程某具有较强反侦查能力,加之潜逃时间长,程某就像掉进大海的一根针,抓捕难度可想而知。
今年7月初,该县公安局追逃专班将程某故意杀人案作为清网重点任务之一,在“一案一档”全面梳理和案件分析研判,围绕蛛丝马迹,派出多个工作组赶赴广东中山、佛山等地对可疑人员和程某近亲属生活地逐一排查,但均未发现程某踪迹。
抓捕无果的工作组陆续返弋,劳累、憔悴、失落并未击败追逃民警,大家始终保持着高昂斗志。副县长、公安局长张忠多次看望慰问追逃民警,并召集“同步上案”的多警种部门就历年核查的线索和近期掌握的信息进行大数据碰撞比对,终于在今年8月9日20时许,发现程某有可能隐姓埋名在浙江慈溪生活,专班民警连夜驱车赶往核查。
面对抓捕民警仍然心存侥幸
“质疑”民警抓错人了
民警赶到慈溪后,经细心摸排,当地观海卫镇的一个五金配件厂很快进入民警视线。该公司法人为在校大学生,实际经营者为其深居简出的父亲,种种可疑情况令追逃民警为之兴奋。
鉴于厂址较为偏僻,贸然进厂或近距离核查都会打草惊蛇,于是民警租赁了一辆当地牌照车辆,吃住在车里远远观察。8月11日下午,民警见到一名与程某相貌相符的男子驾车离厂后,立即开车尾随。在车辆行驶的路途进行了多次确认,锁定驾车男子就是程某。民警在车上迅速制定抓捕方案,并一直跟车到余姚火车站。在出站口,抓捕大网悄然撒向程某,民警迅速向前去接人的程某合围并成功抓捕。仍心存侥幸的程某起初还“质疑”民警抓错人了,当抓捕民警用弋阳方言亮明警察身份,并说道:“程某,即便逃了28年,但终究还是要还的。”民警随即将程某押解上车。
经审讯,程某交代,1989年家里在碧落洞天的山上建房。当时自己还在技校读书,几次周末回家听到父母讲因为倒垃圾事,自家与住在坡下的高某家发生争吵。当年8月24日早晨,两家又因为倒垃圾的事吵了起来,自己也参与了吵架,后被周边邻居劝开。因为两家住在一起,知道高某上班单位,自己便提前来到他上班的必经之地,连刺了高某几刀,作案后扒火车逃离弋阳。外出逃亡的日子里,他做过车床、洗床、磨具等工作。1997年,在浙江义乌打工时,他认识了女子祝某,并于次年生育一子。有了家庭后,愈发感觉到当年的那场事就像是一场噩梦,他非常后悔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他在慈溪观海卫镇办厂经商,也只能用儿子的名字注册公司,惶惶不可终日,每天醒来看见阳光就害怕。
(沈春华/图
本报记者
杨小军/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