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珊兰
文/图
健身卡、洗车卡、美容卡、剪发卡……各种预付消费的储值会员卡几乎席卷了人们生活中餐饮、干洗店、美容美发、水果商店、洗车、儿童乐园、健身、电影、购物等许多领域,覆盖的人群也日益广泛。由于预付卡有着更多的优惠,很受市民的欢迎。一方面,消费者能借此享受折扣,商家也可以此稳定客户,是双赢的好事。另一方面,办卡容易退卡难、商家频繁易主、资金挪用、恶意诈骗等这种事前诱惑美妙、事后维权无门也让部分预付卡成了众多消费者的“闹心卡”。
小额预付卡受市民青睐
充200元当220元花;充300元送20元,消费还打8.8折……商家推出预付式消费方式,承诺消费者根据办卡预存金额享受相应的折扣幅度,不少消费者受到折扣优惠的吸引。
“这个是超市卡,这个是健身卡,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身上有几张卡是很普遍的。”90后的陈怡然卡包里的现金越来越少,五花八门的卡越来越多,她说现在不管到哪里消费,只要该处有优惠卡,她都要尽量办一张。“其实这些卡的面值都不太高,如甜品店、超市、足浴之类的预付卡大都是充二三百元,消费时不光有折扣,许多还送代金券,觉得挺划算,所以店员一推荐顺手就办了。”陈怡然说,“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办这种预付卡,跟生活消费息息相关,长久优惠下来也能省下不少‘银子’。”
记者了解到,作为非现金支付重要途径的预付卡已逐渐渗透到不少消费者的生活中去。在尝到了预付卡消费折扣优惠的甜头后,饶城市民刘先生也成为了“持卡一族”中的一员。刘先生告诉记者,购物要卡,吃饭要卡,即使运动、娱乐也可以刷卡,为了方便,他钱包里总携带着这些卡。“我去健身都是使用的预付卡,每月能省下不少钱,还免去平时备足现金的烦恼。”刘先生表示,尽管出门在外,身上也不需要带很多的现金,现在使用预付卡支付同样方便,而且刷预付卡消费时能够享受到折扣。
预付卡消费须防范风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消费市场红火,很多经营者推出预付式消费方式,并根据办卡预存金额的数量给予相应的折扣幅度,不少消费者受到折扣优惠吸引和诱导,少则投入数百元、多则投入数万元办理预付卡。
然而,预付式消费模式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少数不良商家在提供服务时暗藏陷阱,消费者权益被侵害。饶城市民陈女士就曾因为洗车店老板将店面转让而导致预付卡里剩余的800多元至今没有下文。“我跟家人一合计,报警太麻烦,别找不回来又再搭进去一些其他费用,想想还是算了,只能自认倒霉。”陈女士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消费者在办卡时往往只注重了解其优惠政策,而缺乏利用协议及合同来维权的意识。“还真没听说过要跟店家签合同,一般会有收据,我是部分商家的常客,而且办卡有折扣,如果有什么情况他们会提前通知的。”问及办卡时是否会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办理过预付卡的余女士给出上述回答。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不同健身房办卡时签的协议条款中包含有“本店有最终解释权”“丢失概不负责”等声明。
据了解,预付式消费存在问题主要有为诱使消费者办卡,个别商家给予持卡客户大幅让利,有的夸大或虚假宣传,事后又通过提价等方式“斩一刀”;一些发卡企业制订的章程或协议暗藏不合理条款甚至霸王条款,有的以口头承诺代替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往往闪烁其词,拒绝消费者的合理要求;一些商家因为自身原因不能继续经营,但只同意将商品或服务转售他人,有的甚至以迁址、停业等方式卷款跑路等形式。不过,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认为,如果商家讲究诚信、服务到位的话,有着优惠的预付式消费卡确实能让消费者和商家双方得益,对于活跃市场也有着帮助作用。
消费提醒: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式消费时要慎之又慎,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事先明确约定权利和义务;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要认真查证商家的经营资质、考察商家的信誉情况;尽量选择时间短、金额小的卡种;对服务内容、标准、期限或次数、服务地点、服务费用的收取以及折扣、优惠额度的计算方法、消费者转让卡的限制条件、退费相关手续、各自的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的约定;消费者除了应妥善保管消费合同、收款票据等消费凭证外,在每次使用以后,要及时核对消费余额,防止余额被侵吞或盗用;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与经营者协商或向有关部门投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