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时期;全市正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面对全市5.12万因病致贫人口的健康扶贫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全面落实——“今年是我们卫计委的落实工作年”,在8月17日下午召开的全市卫生计生系统2017年度工作座谈会上,市卫计委主任李晋明如是强调。
在这次座谈会上,市卫计委和十二个县(市、区)卫计委、卫计系统各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总结了前7个月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并就进一步推动落实卫生计生重点任务,完成全面目标任务作出部署。
齐聚一堂,交流学习
“紧扣县委、县政府‘把攻坚脱贫摘帽统领全县大事’的总体思路,上半年我们卫计工作的核心也围绕着医改和健康扶贫工作展开。”在座谈会上,上饶县卫计委主任郑建伟率先分享了上饶县在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今年上半年,上饶县构筑了贫困人口七条医疗保障线,并启动了“一站式”即时结算报销服务,通过一站式结算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入院时先诊疗后付费,只需支付总医疗费用的10%便可出院,并且在医院的“一站式”结算窗口直接报销,解决了贫困患者以往要“来回跑、多头跑”办理报销的问题。不仅是在上饶县,这样的医疗保障线和“一站式”结算窗口已经在短短半年间于全市遍地开花。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和“一站式”结算制度逐渐成为了我市健康扶贫的“标配”。
德兴市卫计委的代表分享了德兴深挖中医药资源,推进中草药事业发展的一些经验;余干县卫计委的代表则同大家分享了余干在组建医联体,加快推进分级诊疗领域取得的一些突破。
肯定成绩,坚定信心
“市人民医院城北分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市儿童医院等9家市本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均进展顺利。”李晋明在18日一早的座谈会上说道。在座谈会开始前,市卫计委和十二个县(市、区)的卫计委主要负责人就共同探访了几大市本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现场,这些基础设施的扎实建设展现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卫计委在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上所做的努力。
今年以来,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按照“工作落实年”活动确定的任务要求,脚踏实地、扎实苦干,稳步推进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全市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偿机制、药品招标采购、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全面完成,医联体建设平台已全面搭建;计生服务提质增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两孩政策,计生特殊家庭扶助政策有效落实,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在上饶召开;中医药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市积极推进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各项工作情况,成功跻身全国前十名,中医药健康旅游已初步形成9大板块、9条路线,生态医疗、旅游、康养的绿色示范区初显成效;健康扶贫取得初步成效。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全面落实,各县(市、区)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治疗后付费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打赢特大洪水灾害卫生防疫攻坚战,在全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传染病疫情态势平稳,实现了国家消除疟疾目标,横峰县、德兴市、玉山县荣获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9大市本级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启动,在全省率先推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一站式”一条龙、“三中心合一”服务模式;综合监督执法实现新跨越,全市已有10个县(市、区)完成了卫生计生行政执法机构、编制和职责整合,走在全省前列。
突出重点,开拓创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李晋明也指出了我市卫生计生工作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从服务供给来看,我市还面临着医疗卫生供给总量不足、质量偏低、基层服务能力薄弱、民营医疗机构能力不强等不少短板。我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74张)、千人口医师(1.55人)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3张、1.68人);市本级三级医院仅二家(含民营医院1家),均少于省内其他地市(大部分综合和专科达3家)。从工作现状来看,面临的最大压力是深化改革。特别是医改还面临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部门间配合不够协同有力,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还不强,计划生育工作也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要求等等。
在继承发扬中医药方面,我市将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建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和建设,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培训多层次中医药实用人才。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建设,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养生等融合发展。健康扶贫工作中,我市将开展大病集中救治,落实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确保原有免费救治病种应治则治,确保将食管癌、胃癌等15种大病集中救治于2017年底覆盖所有贫困地区;落实“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对贫困慢病患者实行专项管理和服务;加快落实、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和“一站式”结算等制度,确保贫困群众的保障水平;要抓好对各种医疗保障线的衔接,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要达到90%以上;重点要强化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用药,合理检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报销的占比,使财政兜底更牢固、持续。
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我市将加强市本级医疗项目建设。已批准的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要按照时间节点,加快主体(装修)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建设安全和质量,争取早日投入使用;继续实施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三年行动计划;要抓好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陈令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