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付费阅读迎春天 “90后”成最大“金主”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本报记者

黄珠慧子

自去年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火爆推出以来,各个内容平台甚至是大的内容制作方都陆续推出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知乎推出了在线问答“知乎Live”,逻辑思维推出了“得到”,豆瓣推出了一个名为豆瓣时间的付费栏目,微博加强了与红豆Live的合作……自“互联网+”开始普及,付费阅读的舞台变得更宽广,阅读不再单指电子书、网络软文那么简单了,还包括听书、听讲座、获取专业的知识回答等。付费阅读内容逐渐多了起来,到底谁最愿意买单?记者就此进行调查显示,现如今“90后”在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对文化消费有着越来越庞大的渴求,使之成为付费阅读“大潮”中占据话语权的消费群体。

听诗人专家讲课正流行

近来,付费阅读市场最受关注的当属“豆瓣时间”推出的首期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花一元钱听一堂课,正在变得流行。该专栏是诗人北岛邀请西川、刘文飞、欧阳江河等16位著名中国诗人、诗歌译者和专家共同打造的,一共102期音频节目,订阅用户需付费128元。诗人西川面对麦克风讲述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威廉·布莱尔的《老虎》,翻译家刘文飞也用三个小时讲完了普希金的《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挺好的,除了更接近诗歌,还可以买声音。”订阅用户小郑表示,豆瓣时间里的内容覆盖文学、戏剧、电影、生活等多个领域,以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非常具有吸引力。

现在网络上最受欢迎的一档综艺节目要数说话达人秀“奇葩说”了,作为资深迷的刘先生是一集不落的看完,而自该节目出品的精品课程《好好说话》在APP喜马拉雅开课后,刘先生也是心甘情愿地付费收听。“每个讲师的思维都转得很快,除了说话技巧,他们的说话方式才是对我最大的帮助,每一期我都做了笔记,希望长时间累计,能有提高。”刘先生表示他自小就不爱说话,到现在跟人沟通起来还是有些不自然,个人觉得花198元买课程很值。

90后最捧场移动阅读

热血、大脑洞、反套路、悬疑、漫画、软文、知识……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90后”从小就在网络里打滚,他们无论是社交还是读书和学习都更依赖网络,也因此给互联网带来了强大的新生力量。平日里,在公交、地铁、车站甚至是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很多“低头族”盯着手机屏幕,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年龄段在20岁至30岁之间。

“总有人称我们‘90后’为垮掉的一代,我从不这样认为,我喜欢读书,平时愿意用文字唤醒心灵,用阅读的方式思考这个社会的过去和未来。当然了,我更喜欢自由自在不拘泥的阅读风格,或许这是我们‘90后’的共性吧。”谈起对阅读的理解,市民张雨婷认为,在阅读时还能与志同道合的读者建立友人关系。“通过阅读APP,与好友之间能互相赠送书本,或交流一下彼此的阅读感受,欣赏书友发表的读书感悟,这份精致又富有情趣的阅读体验,是传统阅读所享受不到的。”张雨婷将手机打开向记者展示,一打开APP,就能看见每周好友阅读时间的排行榜。张雨婷表示,阅读时间能够兑换购书币,在书城里使用。

无价值内容无法退款

在信息无限,精力有限的时代,付费阅读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知识分享平台日益增多后,各类知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且众口难调,如果学到或者买到了“坏知识”、“假知识”能够退货吗?近来也受到不少市民关注。

过去,一本书或者一张碟片等实体需要通过编辑出版、国家审核、自己翻阅、他人评价等,才构成了人们对这本书或者碟片所传播知识的信任。而现在在网络知识分享平台花钱买的知识,信任感的建立主要就是通过对作者的崇拜、朋友的推荐、媒体的宣传等主观理念,这种知识服务可以说是一个极度非标准的业务,而非标准也就导致了消费者所付费的内容品质无法稳定、用户预期无法统一。“虚拟服务在购买前应该有试听、试读的机会,不然付费了才发现内容不满意,还白白花了钱。”大学生黄云钦告诉记者:“网上购买知识,感觉和网上叫车、叫外卖等完全不一样。知识本身就是玄虚的东西,每个人的预期不一样,让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的消费者都满意、点赞根本不可能。”黄云钦建议,应建立一个在线“付费阅读”平台价值评估机制,消费者遇到此类问题可以有退货或有投诉索赔的途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