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干在实处勇担当走在前列创辉煌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这是一所有六十余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累计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医学专门人才,学校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并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4年的砥砺前行,为学校的腾飞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校。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江西省第五医士学校,1953年改名为上饶卫生学校,1958年在卫校的基础上创办上饶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医学院,1978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2013年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上饶(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项目为开放办学的核心平台,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办成本科医学院校的发展目标。今天,全体医专人在实现“二次创业、再次圆梦”的路上以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乐于奉献的精神,谱写着学校新的历史篇章。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学校设有三江校区和书院路校区,占地477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学校仪器设备总值518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36.8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约500余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建设了综合数据库,实现了书刊文献资源的自动化检索和管理,学校所有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

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涵盖了本、专科成人教育、中职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有大中专在籍学生15803人。学校设有临床医学系、影像系、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等五个系,建有实训中心和8个专业实验室。开设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影像、放疗、检验、美容、药学、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15个专业。目前有附属医院3所,在11家大中型企业和全国136所二级以上医院设有临床实习基地,校院合作、校企合作已经实现规范化、深入化、常态化。现有在编人员339人,专兼职教师270人,其中专任教师231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06人;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54人;有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1人。检验和英语两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学校以基层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按照“校院融合、校企合作、校地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思路,积极探索“教师双师、学生双证、师生双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现代化、立体化、系统化。

随着招生规模、报到率、生源质量连年提升,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近二十年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7000余名医学专门人才,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省内外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骨干,校友何振和、翁良福、倪享良获评“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的领军者、法国医学科学院和技术科学院“两院”院士韩忠朝教授,更是众多毕业中的佼佼者。学校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并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好、实践能力强、适应工作快”的社会赞誉。

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学校设立了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从顶层入手全面设计教学改革,近五年来共有38项教学改革课题项目被江西省教育厅立项。教学管理体系也不断健全,依据学校章程,学校先后设立了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促使教学运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通过建章立制,形成了较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日常教学秩序。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医学影像系和临床医学系相继提出了“1+1+1”人才培养模式,医学技术系、基础医学部等与相关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之路。此外,课程改革持续开展,学校以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配进行反复的论证和调整,同时开展了选修课程,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卫生人才需求现状的课程体系。

办学特色逐步彰显

学校坚持立足江西、服务地方,面向全国、辐射周边,在目前开设的专业中,医学影像专业继续保持传统优势,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成功争创省级特色专业。2007年,在杰出校友、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的关心指导下,在卫生部全科医生培训中心的支持下,学校设立了全科医学专业,成为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项目,在全省首创专科层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获全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在全国和全省护理、影像、美容等专业技能竞赛,省级辅导员职业能力、教学说课、安全知识、思想政治知识等诸多赛事中获奖23次,其中一等奖4次。在省市精神文明、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学生资助、组织人事、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治理、老干部、共青团等评优评先中获得上级党委和政府嘉奖21次。

服务地方更加全面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已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8000余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骨干人才,全市80%的乡镇卫生院院长是医专毕业生。临床医学系、医学影像系、医学技术系承担了全省相关基层卫生人才的定向培养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的病理尸检中心是上饶、鹰潭两地医疗事故争议病理尸检的唯一鉴定机构,每年平均完成各类病理尸检20多例,鉴定结果采信率达到99%以上。学校的生殖遗传研究中心是江西省最早开展遗传优生及生殖服务的机构,多年来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不孕不育者提供检测与治疗服务,在群众中赢得了广泛赞誉。由学校深度参与的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省政府批准设立,是上饶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对上饶乃至江西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规范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管理党员责任,党员组织关系、档案材料的管理逐步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日常教育制度、权利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组织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各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组织活动,特别是老干部支部工作连续多年获市委嘉奖。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学习交流平台,全校共建党建微信群16个,做到“江西党建”等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员关注全覆盖。充分利用上饶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到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横峰葛源、怀玉山“清贫园”等红色景点参观学习,坚定理想信仰,激励创造奉献,传承红色精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实施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构建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及时开展谈心提醒、廉政谈话。不断完善廉政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民主监督、重点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三步走”战略:到2021年(学校建校七十周年),举全校之力、汇全员之智,完成“建院升本”任务,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到2031年(学校建校八十周年),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到2051年(学校建校一百周年),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医科大学。

持续提升校园基础设施水平

根据本科学校设置要求,按照8000左右在校生的规模,努力将校园占地面积扩大到720亩以上,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总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64万册。

未来五年,紧紧围绕建院升本的需要,满足学校办学对校园硬件的需要,适应内涵发展需要,使校园建设步伐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建成“三馆一楼一舍”(图书馆、体育馆、校史馆、专家楼、教职工宿舍),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食堂,建成数字校园,建成整洁美丽、富有底蕴、充满活力的校园。力争生均经费足额到位,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全面达到本科院校的校园建设要求。

加速推进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扩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夯实基础、培育骨干、造就名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不断优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本科院校要求的教学和管理队伍。

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科组和专业群优化人才结构,保证重点学科、支持优势学科,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梯队结构。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一附院设立教学岗,采用“人才共享”的用人方式。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健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良性机制。多措并举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实施“精准招聘”策略,与省内外医学院校建立人才招聘合作关系,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引进各类专技人员40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超过1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超过200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占比30%以上,专任教师队伍总人数达450人以上,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70%以上。依托江西干细胞研究所、院士工作站、海智计划工作站,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使学校成为区域医学人才聚集高地。

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产教融合上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积极探索跨院校、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

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主动调整教育内容,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教学考核办法。积极贯彻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精神,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依托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立“五横五纵”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对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医学院校特点和行业趋势,积极开展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积极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聚力打造区域领先附属医院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将一附院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优良、科研教学配套、医疗服务满意”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养老、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

做好新院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十三五”期末,建成一所占地25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病床1500张,卫生技术人员920人的三级甲等医院。眼科争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力争每年引进和开展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项目1-2项,每年开展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技术项目不少于3项。加强对外合作,聘请国内知名医学专家担任“首席医学顾问”。

合理构建特色学科专业体系

按照应用型本科的要求,明确办学定位,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坚持“重点建设、普遍提高,争创全国特色”,继续办好影像、护理等传统优势专业,努力把全科医学专业打造成为全国特色专业。

积极建设契合时代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建成特色鲜明、服务基层、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一是要依托行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新需求设置新专业,突出“临床医学类”的专业群建设,着力建好中医药类专业。二是要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已设专业,充实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带教特色,丰富实践教学。三是要重点建设和全面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到2020年,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全科医学),建好3个省级特色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助产、医学检验技术)。

主动拓展科研服务地方领域

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零的突破;以队伍建设为支撑,构建精干高效、作风优良、特色鲜明、省内领先的学术团队;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多方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和上饶市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

加强对外合作力度,主动寻求多方合作,逐步形成校医、校企、校政、校校全面合作的局面。加快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建设,大力推进校医合作办班。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在专业开设、科研项目、实验室共建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深入推进。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积极承担政府委托的各项卫生人才培训任务。高度重视校校合作,主动寻求与国内知名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探索与非医学类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推进与法国洛林大学合作办学。

积极与广大校友联系,充分发挥校友作用。搭建校友信息联络平台,定期邀请杰出校友回母校,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项目,全力支持校友的事业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