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网上支付、微信抢红包、手机团购等时尚、便捷的线上消费越来越普遍,银行卡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支付风险也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日前,部分银行官方网站为客户列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常见的几类骗局以及预防方法,记者特为读者整理如下:
网络风险有哪些?
网络钓鱼: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的欺骗性信息等,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账号
ID
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假冒受害者进行欺诈性金融交易,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木马病毒:特洛伊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它通常会伪装成程序包、压缩文件、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网页、邮件等渠道引诱用户下载安装,如果用户打开了此类木马程序,用户的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便会被编写木马程序的不法分子所控制,从而造成信息文件被修改或窃取、电子账户资金被盗用等危害。
社交陷阱:是指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获取持卡人个人信息,并通过一些重要信息盗用持卡人账户资金的网络诈骗方式。
伪基站: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能搜取设备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并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充任意的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
信息泄露:目前某些中小网站的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容易遭到黑客攻击,不少注册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便因此泄露。而如果用户的支付账户设置了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则极易发生盗用。
大家只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操作过程中养成一种良好的操作习惯。从下面12招入手,让骗子无从下手:
1.认清网站。要认清自己要访问银行的官方网站,避免误入假冒网站。
2.妥善保管。妥善保管身份证件、银行卡、存折及网银盾、动态口令卡等重要介质,不要随意交给他人使用。勿将账户信息、证件号码及密码信息等透漏、告知其他人。同时、妥善设置网银盾密码、在设置密码时应设置不易猜测的复杂密码,不要采用生日、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中的连续几位以及简单规则排列的数字等作为个人网上银行,手机密码,并需定期更换。
3.安全上网。不要在公共场所(如网吧、公共图书馆等)使用网上银行,以防止被他人窥视。请勿随意点开短信链接,请勿随意登录不明Wifi。
4.提高警惕。切勿随意下载安装不明软件或运行不明软件,不要开启来历不明程序,不浏览不良网站或下载来源不明软件,不要开启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和操作系统、MSN和QQ等工具软件的远程协助功能。
5.安全用盾。完成网上银行交易后,请将网银盾及时从电脑拔出。
6.定期杀毒。建议您安装杀毒软件和病毒防火墙并及时升级,定期查杀电脑,手机病毒。
7.防止诈骗。不要轻信以亲人,政府或其他机构名义通过电话、网络要求您汇款或进行网银操作内容,以防诈骗。
8.勿贪便宜。别因贪图便宜进入假冒电子商务网站或诈骗网站进行消费,他们往往以价格低的商品信息诱惑用户。如果你通过该网站购物并进行支付时,可能会造成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
9.在柜台开通电子银行时。务必使用本人的手机号码。切不要轻信以低息贷款等名义验资的借口,使用他人手机号码开通手机银行,以防资金损失。发现手机SIM卡信号及短信功能异常,及时到通讯商处咨询。
10.保护好自己的通信商手机服务密码,以免外泄。如果手机丢失或者手机号码更换,请及时注销手机银行业务。
11.存疑咨询。各大银行都有全国统一客服号码。当您感觉在交易有疑问时可在第一时间通过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或者办理挂失。
12.及时报案。如果您认为您的资金被盗或诈骗,请及时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或拨打110反欺诈热线。
(记者
陈建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