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入松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沙爽

我在午夜时分到达这家客栈。放下行李,朋友拉开窗子,告诉我海就在那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见一小片参差的屋脊,大约是街灯,涂亮了一栋楼狭长的侧脸——这些都衬在一整块厚厚的黑色天鹅绒幕布上面。这幕布的中央部分也染上了光晕,像是从背后透出些许光来;但终究什么也看不见。近且清晰的倒是一阵阵松脂的浓香,夜风微拂,一棵——哦不,是两棵——我从未见过的树,正用它们的枝叶沙沙地扫着玻璃和窗框。

这是什么树?

马尾松嘛。

松?青松傲雪,难道它们不应该长在寒冷的北国?在呼伦贝尔,我曾跑去看红花尔基樟子松原始森林。那时候是八月,但莽莽苍苍的樟子松已呈现忧伤的冷青色,像降落在无际草原上的黑压压的乌云。进入冬季,红花尔基将长久地陷入零下四五十度的酷寒。为什么有的松竟然可以长在终年无雪的亚热带?

随后我就知道自己过于少见多怪。马尾松天生就喜欢温暖,它只肯生长在长江以南。或许我也曾在江南的短暂游览中见过它们,如同我在火车站和飞机场见过许许多多的人一样,见与不见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世间草木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如果它不是刚好长在这客栈旁边,并且刚好把叶子伸到我的眼前,刚好旁边还有个共同的朋友开口介绍,而我碰巧有闲情仔细看了看递到眼前的这张名片——你好,马尾松先生,你的马尾很好看。呃,我是说……很有个性。

第二天早晨,我研究了一番这些马尾。它们有一拃多长,是我见过的最长的松针。不过它们不是针,是略粗些的丝线,手感柔软。是不是可以用来编成绳子?我揪住一根,两手稍微用力,断了。也许干燥后的可以?窗台上就落有几根,已经变成了棕褐色。拈起一根试试,似乎真的略韧一点儿,但还是轻易断了。看来植物的马尾到底不同。要知道,真的马尾韧性极好,孩子们用它来套知了。那时候我舅舅大约十岁,有一天,他总算找到机会溜进生产队的马棚,蹲伏下身体,一点点靠近那匹觊觎多日的大马。他顺利地揪住了一根马尾的长丝,向下一扽——等我来到世间,一张开眼,就看见我舅舅的右脸颊上,印着一只马蹄形的花瓣。

这时朋友发来微信。北海国际客运港紧急发布通知,受台风影响,开往涠洲岛的航班将于次日全面停航;今日所有航班全力输送滞留在岛上的游客——我准备到岛上领略台风魅力的计划报销了。

台风抵达之前,我站在窗边,看见几个人在马尾松下忙碌。我看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他们在往树下的那间小屋房顶上搬运沙袋,以免简陋的棚顶被台风掀翻。那浅灰的、带沟楞的棚顶原本铺了薄薄一层褐色的松针,马尾松一定费了好些心思,才将它们铺得那么均匀……这下子全被沙袋破坏了。

台风是个破坏者,台风的衍生品沙袋也是。

当天夜里,台风来了。

马尾松在风中乱摇,东一下西一下,南一下北一下。台风没有方向,它在空中打旋,这个漩涡大约呈椭圆或接近正圆,直径很大,圆心随时变化。我知道我已被这大风席卷,却全然不知正置身于它的哪个方位。台风带来的雨水有一搭没一搭地下着,到了子夜,雨又大了一些,我拉开窗子,看见那些马尾与地面接近六十度夹角,尾尖呼啸着斜斜指向东北,是一万匹马在空中狂奔。我呆了半晌,一面盼着风雨快点停了吧,一面又希望它们来得更为浩大。平生第一次亲历台风,我几乎带着一种破坏者的心情,想知道坏可以坏到什么地步,想知道万物将如何死里逃生。如果不是台风到来,我怎么会知道这长发安静披垂的树原来也可以万马奔腾?如果不曾历经风暴,谁知道谁会龙腾而去,谁知道谁会委地成尘?

没想到,这场名叫莎莉嘉的台风临时改了主意,或许它原意就打算如此。人类又怎能猜得透风的全部心思?莎莉嘉在北部湾略作盘桓,便与北海市区擦身而过,直奔防城港去了。细雨淅沥,但已近尾声。被大风撕扯下来的针叶有些落在了窗台上,还都是绿的。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松树的叶子到底是以怎样的姿态落下?似乎从未有人描述过。它们如此之细,难以觉察。如果没风,这些总是直指大地的针大抵会垂直下落的吧——在秋天,是否有人端坐于落叶松下,千百芒针在背,而亿万针箭于头顶高悬,此等情境,人生当会有些非同寻常的颖悟?而松叶无视其他,它们只管落下,一条细长的线段,一颗拉长了的雨滴。雨丝风片,是叶子,演绎出大地的写实主义。

树也分阴阳两种,这是我最近才知道的。这两棵马尾松长在客栈的北侧,以双方的情形推算,在这家客栈的四层楼拔地而起之前,它们就在这儿了。这热爱阳光的树想必一度有过濒临死亡的危险,但如今它们长到了五六层楼高,终于让自己的一部分牢牢抓住了光线。如果能够顺利地度过二十五年的青春期(马尾松在五至十岁和十至十五岁间将迎来两次飞速生长,这一点与人类惊人的相像),它们可以长到二十层楼那么高。想想吧,如果城市里真的矗立着这样的两棵摩天大树,它们并肩而立,眺望着不远处的海洋。

——所有的鸟都会忍不住为它们歌唱。

沙爽,作品散见《诗刊》《散文》《钟山》《天涯》《大家》等刊。出版有散文集《手语》《春天的自行车》《逆时光》、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桃花庵主——唐寅传》、历史随笔集《味道东坡》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