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对中国四大高腔之一的“弋阳腔”来说,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这天,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开幕,弋阳腔革命现代戏《方志敏》在开幕式上进行了专场演出。这是弋阳腔第一次亮相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舞台,也是首次在北京以高腔的形式展现方志敏的英烈形象。
600多年前“弋阳腔”进京成瑰宝
说起发源于弋阳的“弋阳腔”,不得不说从弋阳走出去的宋朝宰相陈康伯。陈康伯与秦桧同朝为官,与时任宰相秦桧“泊然无求,不偷合”,后因岳飞遭陷与秦桧恩断义绝。陈康伯终其一生辅佐高宗、孝宗两朝,抗金、北伐殚精竭虑,德高望重,被赵构称为“真宰相也”。
弋江镇68岁村民陈官发,是陈康伯的嫡系子孙,现已传到第44代。他告诉笔者,上扶朝廷下安百姓的一代良相陈康伯,为家乡作出最大的贡献就是留下了弋阳腔。爱好南音的陈康伯丁忧返乡时,带回了南戏班子,家乡艺人“错用乡语”“改调歌之”,演变为当地的声腔剧种。陈康伯将“弋阳腔”带入京城形成了京剧前身的“京腔”,并衍生出一个庞大奇丽的高腔体系,成为中国声腔的艺术瑰宝。
74岁的林西怀为弋阳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介绍说,弋阳腔是与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齐名的“四大声腔”之一。苏州织造李煦“以博皇上一笑”,曾向康熙皇帝进献过一个弋阳腔戏班。曹雪芹《红楼梦》里多次提到弋阳腔,贾府之人和“满街之人”都爱听,反映了乾隆初年弋阳腔在北京的极盛情景。新中国成立,毛主席听完弋阳腔后赞其“秀美娇甜”。
历时一年大手笔塑造《方志敏》
弋阳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弋阳腔、方志敏、龟峰是该县的三张“文化名片”。为打好三张文化名片,该县将弋阳腔与方志敏、与龟峰进行巧妙结合,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为纪念方志敏诞辰12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17年该县决定投资500万元,打造弋阳腔革命现代戏《方志敏》作为献礼剧目。
2017年,该县邀请省内著名作家步川和李蓬荻担任编剧、徐春兰任导演,同时将该剧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省文化厅组织专家审读后认为:“该剧是一部具有正能量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2018年3月,剧目主创人员赴北京召开剧本研讨会,邀请了季国平、仲呈祥、周育德等国内知名大家再次为剧目把脉,高质量完成了剧本创作。据介绍,为充分展示弋阳腔特有的艺术魅力,该剧根据人物及情景设计唱腔,灵活运用《红衲袄》《江儿水》《驻云飞》等传统弋阳腔曲牌近20支,共分6个篇章进行艺术展现。该剧全体演员为加深生活体验,深入到弋阳某部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军训。
该剧得到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和项目扶持。国家艺术基金将该剧列入2018年度资助项目,资助额度为250万元。省委宣传部从“优秀舞台艺术专项资助项目”中给予50万元的资金支持。2018年11月7日,该剧在南昌群星剧场完成首演,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截至目前,该剧在省内外巡演50余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观众盛赞弋阳腔演绎红故事
本次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汇集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个剧种。开幕式上,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委宣传部领导及首都各界群众现场观看了弋阳腔革命现代戏《方志敏》的专场演出,认为该剧突破了戏曲舞台时空限制,以帮腔、歌队渲染气氛,生动塑造了“愿为革命生、愿为革命死”的革命者的丰满形象。
“风雪漫天,独对强敌二十万。鏖战分水关,浴血怀玉山!勇闯重围数十里,苦熬七日饥与寒。弹尽粮绝陷绝境,孤军喋血战犹酣。”演出当天晚上,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邓淮生被剧情所打动。邓淮生告诉笔者说,以弋阳腔演绎方志敏很好,故事昂扬悲壮、诗意浪漫,场面壮阔大气、震撼人心,是一部成功剧作。
邓淮生说,这部戏很感人、很亲切,很紧凑、很精彩,充分反映了方志敏烈士为真理、为信仰、为群众牺牲个人,这也是我们千百万共产党人的信仰。邓淮生希望这样的戏多演一点,让后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革命先烈为人民大众谋解放的精神,通过这些历史把现在的年轻人团结起来。看完演出后,邓淮生主动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他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先辈,要继续努力奋斗,不要忘记我们的使命,不要忘掉我们的初心。”(康仁辉
苏婷
)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